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慧慧
1月16日,在冬日通透的“西宁蓝”之下,走进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西宁分公司(以下简称“西宁分公司”),现代化的厂房整齐排列,IBC电池制造车间内“热气腾腾”。一台台AGV小车穿梭自如,一个个机械臂灵活地挥舞翻转,经过硅片清洗、镀膜、扩散、印刷等工序,一片片“青海产”高效光伏电池组件相继产出……
“‘一定要将光伏产业做好’是我们坚定努力的方向。”看着有序运转的生产线,西宁分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刘飞说。8年多来,西宁分公司全体工作人员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砥砺前行。
时间的齿轮回转至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宁分公司考察时指出,发展光伏发电产业,要做好规划和布局,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突出规范性和有序性。
嘱托,声声入耳;前路,步履不停。
时至今日,西宁分公司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升级和创新研发,建成了国内首条产业化、智能化高效IBC电池及组件生产线,电池转换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瞄准单结晶硅电池的终极技术路线——隧穿氧化层钝化背接触晶硅太阳能电池,以高效率、低成本、产业化为目标,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TBC电池产业化工艺技术方案,促进了N型IBC电池技术的迭代升级。
“目前,基于该成果生产制造的建筑光伏组件已成功应用在多个项目上。”刘飞说。一部分组件从青海出发,远销西班牙、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德国等国。
而说起建筑光伏组件最直观的体现,便是厂区内部的多功能BIPV项目。以IBC晶硅电池组件技术为基础,配合使用自主研发的建筑夹胶、轻质柔性、光伏保温一体板系列建筑集成的光伏组件,包裹着其中一栋厂房的侧立面及屋面,在阳光照射下令人眼前一亮,外表光滑平整,蓝黑色的电池片拼接规整。
“这是全省建成的首例多功能BIPV项目,也是全省首例建筑光伏集成应用综合研究平台。与布满栅线的PERC电池组件不同,IBC电池组件光滑无瑕,所有栅线及正负极全部隐藏于电池组件的背面,颜色、图案均可随意定制,实现了对多类型光伏产品在建筑不同部位、不同应用形式的发电能力研究。”刘飞用“颜值出众”为组件产品点赞。
面对光伏产业技术快速迭代更新的挑战,刘飞等人坚守一线,深耕技术,不断向困难发起冲击。
开发全球首款钙钛矿/TBC四端叠层双面组件、适用于光伏建筑集成的多种“光伏+”应用场景的高效绿色建材系列组件应运而生、负责建设的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综合智慧能源(一期)项目正式投运……量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在电池技术发展的路线上,西宁分公司始终走在行业最前沿。
“希望国有企业带头提高创新能力,努力形成更多更好的创新成果和产品,在创新发展方面发挥更大引领作用。”西宁分公司工作人员专注追“光”事业,坚持技术引领,聚焦降本增效,以日复一日的坚持、试验、论证与转化,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布局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鼓励,一直是我们坚定在光伏产业道路上行稳致远的信心之源,激励着公司员工再接再厉,再攀高峰。”西宁分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孟庆平话语坚定。
孟庆平直言,公司已有的良好实践,对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够适配建筑业绿色低碳、节能环保转型的需求。以技术为引领,制备的全黑柔性组件、户外电源充电板、光伏瓦等产品则可以应用到不同的场景,做到既“好看”又高效实用。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紧跟光伏产业终端应用侧需求,结合行业现状,梳理整合实验室资源和业务;推行精益管理,实现降本增效;持续加快P-Poly工艺导入后的技术提升研究;优化钙钛矿与BC技术共生下的叠层电池工艺;完善不同应用场景BIPV整体系统方案,联合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关注研发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说起2025年各项工作的安排,孟庆平认为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把目标细化分解,将“难”转化为“干”。
“我们将继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国家电投集团与黄河公司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国企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将着力点放在做技术、做研发上,塑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孟庆平说,始终聚焦技术引领,加大研发投入,整合研发力量,把握好成果转化这一技术更迭的驱动因素,促进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不断提升产品的可靠性,持续输出多场景适配的差异化、定制化产品,持续为构建先进光伏产业生态体系贡献技术支撑。
编辑:韩丽萍;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