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努力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2.报告中提到,预计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超过50%,武汉在副省级城市中增速靠前。
3.为此,报告提出2025年经济增速目标设定为6%左右,聚焦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4.同时,湖北将打造汉襄宜协同创新“金三角”,推进鄂湘赣“中三角”创新联盟合作常态化。
5.除此之外,湖北还将加快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等,提升三大都市圈能级和功能。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今年的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中部”一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据大刚观察(DGbeacon)不完全统计,“中部”相关表述出现了至少11次。尤其对今年工作总体要求,表述为——
“努力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报告紧紧围绕这一定位展开。我们将通过梳理报告,试图探寻湖北“支点”定位背后的深意。
2024年5月25日,从汉阳莲花湖公园上空俯瞰两江四岸。长江日报记者金振强 摄
01
政府工作报告“中部”出现十余次
报告涵盖两个重要部分:2024年工作回顾和2025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2024年工作回顾部分,多达5处涉及“中部”。
●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增速在经济大省和中部地区保持领先,总量超过5.9万亿元;
●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超过50%,中部领先;
● 武汉在副省级城市中增速靠前,襄阳、宜昌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元,稳居中部非省会城市前列;
● 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7000亿元,增速中部领先;
● 软件业务收入占中部地区的比重超过50%。
这些数据从不同维度回答了同一个问题:
中部地区崛起,需要怎样的“支点”?
2025年工作思路和重点部分,任务除了上述今年工作总体要求外,有6处涉及中部。
● 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6%左右,是一个积极进取的目标……与我省经济潜在增长率是匹配的,在经济大省、中部地区都是靠前的,体现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担当;
● 着眼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国家中部先进算力集群、孝感楚能新能源二期、荆门石化特种油基地等5500个重大项目建设;
● 打造汉襄宜协同创新“金三角”,推进鄂湘赣“中三角”创新联盟合作常态化;
● 建设全国要素市场中部枢纽;
● 加快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
● 加快推进都市圈联动发展。着力提升三大都市圈能级和功能,推进武汉、襄阳、宜昌“金三角”大空间协同发展……打造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
这些目标和任务,部分阐释了另一个问题的答案:
湖北要怎样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这两个问题,也是湖北接下来要回答的关键问题。
02
什么是“支点”?
关于第一个问题,有着十分清晰的阐释——
支点,顾名思义就是事关战略全局的支撑点、中心点、关键点,就是要在区域发展上快于、好于、强于其他地区。
在全国区域发展布局中,重点区域、中心城市等往往承担着“挑大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湖北则承担着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任。
除了报告中提到的几点,不难找出更多例证。
湖北的经济实力长期位于中部前列。在2024年,更是经历了一轮“提质”“增速”。
2024年前三季度,湖北GDP增速为5.7%,是中部同期增速最快的省份。
制图:大刚观察
其中,外贸的表现尤为亮眼,增速达到了8.5%。不仅在中部居第一位,在全国也属于中上游。
制图:大刚观察
从中部来看,湖北用更少的人口,创造了更多的GDP。
2023年,湖北在中部六省中的GDP占比约为20.68%,而同期湖北常住人口仅占中部六省的16.07%。
这年,湖北也是中部唯一一个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
也就是说,湖北不仅发展能级在中部较强,还有更高的发展质效。前者是“快于”,后者着眼于“好于”“强于”。
它从何而来?
科技创新是答案之一。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4》显示,湖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在中部六省中居第一位,全国排名第八。
制图:大刚观察
在湖北,创新的驱动力,正在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活力。
开发区通常是一座城市最具发展活力的地方。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4年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前50名中,湖北占据了3个席位,入选数量居中部第一位。
其中,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中部六省中唯一一个入选全国前10名的高新区。这里聚集了60余家上市公司,近6000家高新技术企业。
制图:大刚观察
湖北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它更有可能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支撑点、中心点、关键点。
湖北处于中部六省的中间位置,东邻安徽,南接湖南、江西,北与河南相邻。
从枢纽意义上,湖北正在成为中部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汇聚地。
2024年上半年,湖北民航完成了旅客吞吐量1906.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4.4万吨、保障航班16万架次。这三项主要指标,在中部六省均属第一位。
鄂州花湖机场2024年的货邮吞吐量达到128万吨,是中部地区唯一一座货邮吞吐量冲进全国前5的机场。
03
怎么建“支点”?
怎么建“支点”?第二个问题,报告提供了重要思路。
比如,2025年经济增速目标设定在6%左右,在中部地区靠前。这是经济实力的指标。经济实力不强,无以谈“支点”。
龙头城市,被赋予更大责任和使命。
武汉、襄阳、宜昌“金三角”,不仅需要引领湖北,更要支撑中部。
再如,推进鄂湘赣“中三角”创新联盟合作常态化。这一表述在年初的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上亦有体现。
会议指出,科技创新是湖北的最大优势、“金字招牌”。湖北要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上奋勇争先,首先必须在科技创新上奋勇争先;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首先必须在科技创新上担当战略支点。
并提到,推进鄂湘赣“中三角”创新联盟合作常态化、长效化,更好发挥在长江中游和中部地区的创新策源功能。
鄂湘赣三地,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一个例子是,湖南株洲,芦淞市场群的生意人,约1/3来自湖北。
近年来,出现越来越多科创层面的交流。湖北高校多,科研院所多,重点实验室也多。这一“金字招牌”,正在为湖南、江西所用。
仍以株洲为例。株洲与武汉大学合作密切。2024年3月,双方签订了一个协议,约定共建科技成果转换机制和创新平台、建设武汉大学株洲创新研究院、联合人才培养等。
武汉大学不少科技成果,落地在株洲。
再如,建设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强化的是湖北的枢纽地位。
首批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郑州、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五座城市在列。除了郑州,其余都是西部枢纽。
目前,湖北、山东等地都在争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加上鄂州花湖机场、长江中上游第一大港,湖北在水陆空的枢纽综合优势明显。
经济实力、科创策源、枢纽地位……湖北建“支点”的路径已然清晰。
站在湖北看中部,能感受湖北做支点的决心。
站在中部看湖北,能更加看清湖北的未来。
文/九派新闻记者柴归 陈冬艳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