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文化中国行丨东山何氏传承忠义家风

图片

 
 

闯宫救海瑞 丹心照古今

在广西兴业县,有一位在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何以尚。他是兴业县唯一一位被载入《明史》的人物;他出生的东山村,也是根据他的诗句“松岭佳秀,东山高卧”命名的。

图片

何以尚的故居中,陈列着几块牌匾,其中一块“丹心捧日”匾,是当时的内阁首辅徐阶所赠,还有一块“圣世名卿”匾,是来自朝廷的褒奖。无论“丹心”,还是“名卿”,都足见何以尚的品德修为。

图片

明嘉靖年间,何以尚任户部司务时,结识了海瑞,两人志同道合,成为挚友。后来,海瑞因为一份痛陈嘉靖皇帝沉迷修道、昏聩误国的《治安疏》,而被关入诏狱。

图片

何以尚深知那份奏折背后是一位忠臣的担当,于是想面陈皇帝,为海瑞说情,但自己位卑官小,根本没资格见皇帝。为此,他便以自己的职务之便,称入宫是去钟楼量尺寸,随后敲响了景阳钟。

图片

听到钟声,嘉靖皇帝以为有大事发生,急忙召见撞钟人,何以尚这才有机会呈上奏折为海瑞说情,“海瑞虽然言辞逆耳,却是赤胆忠心,若降罪于他,会令天下人心寒。”

图片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吏,竟敢闯宫面圣,为一个写奏折骂皇帝的人求情。嘉靖皇帝盛怒,命人对何以尚施以廷杖,关入大牢。

图片

何以尚的举动震惊了朝野,当他被关押的消息传到家乡,乡亲们都为何家担忧,劝说何父赶紧躲出去避祸。

图片

然而何父却作诗称赞:“平生教儿唯忠孝,忽报郎君犯至尊,果秉丹诚昭日月,笑将泪雨洒乾坤。”儿子此举是为国家大义,我又怎会为了不受牵连而逃走。

图片

 
 

以笔为刀 针砭时弊

数百年来,何以尚忠心为国、闯宫救海瑞的故事,在东山村世代传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清末民初的何氏后人何诹,是其中一位。

图片

23岁那年,何诹考中了秀才,回家报喜时,却听说有一些心术不正的官员士绅,贪墨贫苦读书人的资助款。

图片

从小听着先祖闯宫救海瑞的故事长大的何诹,心中升腾起一股正义凛然之气,愤然写下一篇声讨书,“诸鼠辈滚滚掌权,利令智昏,处事则不分曲直,权归独擅,待人则必视亲疏,视众祠如己祠。”

图片

这篇斥责官绅贪婪自私、滥用职权的声讨书,让百姓纷纷叫好。后来,何诹被委以重任,但因为秉公无私,常受到权贵的排挤。不愿同流合污的他愤然辞官,把满腔热血和一片赤诚倾注笔端,撰写文章披露时弊。

图片

晚年的何诹在穷困潦倒中病逝。他用一生诠释了何家“文章报国,忠孝传家”的古老家风。

图片

 
 

延续忠义家风  投身祖国建设

而今,何氏后人依旧延续着忠义家风,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

图片

何小维曾是华南理工大学的教授。1991年,学习应用化学的他,前往国外大学深造。博士即将毕业时,导师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希望他能留在国外工作。

图片

那时,留在国外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优越的生活。许多同学也劝他,科学无国界,不如选择科研条件更好的地方安家。

图片

然而,何小维却毅然选择回国,在他看来,是家乡的水土养育了他,如今学有所成,理应报效国家。

图片

从为家国大义、豁出性命闯宫救同僚的小吏,到仗义执言、以笔为刀刺贪官的书生,再到今天舍弃个人利益、报效国家的归国人才,忠义家风在这片土地上传承至今。

图片

今晚20:00,锁定CCTV4《记住乡愁》,走进广西兴业县,感受东山何氏家族忠义报国的一片丹心。

图片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