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1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新春走基层|西安夜间接驳公交凌晨守候 温暖晚归乘客回家路

AI划重点 · 全文约1401字,阅读需4分钟

1.西安公交集团与西安北站建立联动机制,确保高铁晚点、夜间加开或大客流滞留等情况下的旅客疏散转运工作。

2.西安公交六公司九车队连续15年承担夜间接驳工作,2024年共承担应急保障任务69次,运送旅客7259人次。

3.为了给晚到旅客提供便利,西安公交集团设置夜间接驳公交,实行常态化备勤,帮助旅客疏散。

4.凌晨1时32分,由上海虹桥站始发的高铁抵达西安北站,首班接驳公交司机张钰铉准时发车,确保乘客安全抵达火车站。

5.乘客们对司机张钰铉和西安公交集团的夜间接驳工作表示感激,认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公交人的坚守与担当。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不管多晚到站,西安北站总有公交车!”1月22日凌晨2时许,乘坐高铁返乡归来的乘客崔先生向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竖起大拇指,赞叹西安公交夜间接驳的暖心之举。

图片

图片

  自2011年西安北站建成通车起,西安公交集团和西安北站建立联动机制,遇高铁晚点、夜间加开或大客流滞留等情况,便会在第一时间启动高铁晚点公交保障应急响应预案,全力做好旅客疏散转运工作,确保大客流疏散及晚点乘客的交通保障。

  高铁不到站,公交不收车。保证每一列晚点高铁到站后都有公交“兜底”接驳,让每一位乘客都有车可坐,这是无数西安公交人的坚守。即使再晚,总有一盏车灯为乘客点亮。

  西安公交六公司九车队连续15年承担夜间接驳工作

  1月22日凌晨1时许,西安北站南广场公交调度站内灯火通明,数辆公交车严阵以待,准备迎接着乘客的到来。

  春运期间,西安北站加开多趟夜间列车,以满足市民旅客返乡出行需求。“平常西安北站最晚列车到站时刻为11点半,这时候还在地铁和公交的营运时间内。但夜间加开列车往往凌晨到站,此时末班地铁公交均已发出。”西安公交集团第六分公司九车队党支部书记王明明介绍,为了给晚到旅客提供便利,西安公交集团设置夜间接驳公交,实行常态化备勤,帮助旅客疏散。一旦接到24点后的加开列车信息或高铁晚点信息,公交车队就会迅速响应,安排应急保障车辆,直至最后一名旅客安全离开西安北站。

图片

图片

  1月21日下午,西安公交六公司九车队收到铁路部门发来的夜间列车时刻表,从22日凌晨1时32分至4时03分,有20趟夜间加开列车抵达西安北站。接到信息后,车队立即安排部署,安排车辆进行乘客的接驳工作。

  “夜间接驳车辆的路线设置与公交266路相同,从西安北站始发,途径文景路、未央路等主干道,最终抵达西安火车站,能更好满足乘客的换乘需求。途中采取响应式停靠的方案,也大大提高运行效率。”王明明说。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了解到,从2011年至今,西安公交六公司九车队已经连续15年承担着高铁大客流应急疏散保障和晚点客流接驳保障工作。2024年,九车队共承担应急保障任务69次,发出应急保障车123趟次,运送旅客7259人次。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公交人的坚守与担当”

  凌晨1时32分,由上海虹桥站始发的高铁抵达西安北站。接到到站信息后,一直待命的首班接驳公交司机张钰铉坐进驾驶室,启动车辆,打开暖气,为即将上车的乘客准备一个温暖舒适的乘车环境。

图片

图片

  “95后”的张钰铉已是第5年参加晚到列车接驳工作。这4年来,他累计参加晚到列车和高铁晚点接驳任务200余次,已经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这几年下来,我越来越感受到,夜间接驳工作守护着每一位乘客安全出行,平安到家,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公交人的坚守与担当。”

  参加夜间接驳任务,也就意味着深夜或清晨才能回家,有时还会错过除夕夜和家人的团聚。“我爱人对我这份工作很理解也很支持,希望我能服务好每一位乘客,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这也是让我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张钰铉说。

  凌晨2时许,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第一批乘客结队从高铁站来到接驳公交的始发点,依次有序上车。乘客扶稳坐定后,张钰铉向大家介绍了夜间接驳公交的运行线路和停靠方式,随即平稳发车。

图片

图片

  64岁的张先生从安徽宣城乘坐高铁来到西安北站,将乘坐当天清晨的火车回到老家武功县。“本来以为这么晚公交车早就停了,只能打车去火车站,没想到一下车看到有人举着牌子,带我们去坐接驳公交,当时特别感动,司机师傅们真的辛苦了,非常感谢他们!”张先生说。

  凌晨3时许,张钰铉驾驶的接驳公交将旅客安全送达火车站,每一位乘客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下车时纷纷向他道一声感谢。“每当这时候我的心里都暖暖的,觉得特别欣慰,感觉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张钰铉说。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白仲夏 文/图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