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备受瞩目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正式公布。这份被视作中国足球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写道:“建立具有独立社团法人资格的职业联赛理事会,负责组织和管理职业联赛。”
2025年1月23日,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联合会正式成立——“具有独立社团法人资格的职业联赛理事会”,才算是从纸面上落到了实处。
促进职业联赛健康稳定发展,净化足球行业风气,激发市场活力,推进职业联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职业联赛在带动足球普及、吸引青少年、培育足球文化、壮大足球产业等方面的战略支撑作用……刚刚成立的中足联,承载着万千期待。在这个中国足球的凛冬里,人们期待中足联能真正带来迎回春天的希望。
但在新黄河记者看来,中足联成立后,首先需要守住一条底线——回归常识,尊重客观规律,对奇葩政策说“不”。
回顾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奇葩政策给职业联赛带来了深深的伤害。2001年年初,中国足协宣布,当年的甲A联赛取消升降级。数据统计显示,当年的甲A球市受到负面影响。2004年,中超也取消了升降级,联赛质量再度下滑。这两次取消升降级,令中国足协包办到底的大家长式做派显露无遗。中国足协当时的决策者,打着“豪赌国字号”的算盘,让联赛“顾全大局”,无视俱乐部、投资人的利益。在那之后,又出现了国字号球队打联赛、收取引援调节费等诸多奇葩政策。层出不穷的奇葩政策、中国足协决策者的朝令夕改,都曾令俱乐部、投资人苦不堪言。
“中国足协以后不能再出台奇葩政策,新政策必须符合社会预期——这是我任内的第一个底线。”2023年秋天,刚刚出任中国足协主席的宋凯作出如是承诺。就某种程度来说,这也是中足联需要守住的底线。
事实一再证明,“豪赌国字号”无法给中国足球带来真正的帮助。中国足球想要发展,还是需要踏踏实实地做好职业联赛这一基础建设。从这个角度讲,新生的中足联任重而道远。可以预见的是,管理体制改革无法一蹴而就解决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多年积弊。但中足联需要先让人们看到改变发生,比如,在未来的决策中表明鲜明的立场——让联赛健康发展,才是最大的“大局”。
记者:姚正 编辑:李夫杰 摄影:新华社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