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书评 | 寻求生命纯真的美——谈牛涛的诗与爱

图片

文/兆胤

青年诗人牛涛,给我们留下厚厚的一本文集——《清澈如你》,有诗、有散文、有小说。我更愿称他为诗人,而不是作家。一页一页地翻读,时不时地在旁边写几句体会,时不时地抬起头看着窗外思索一会儿。他的散文也好、小说也罢,都是诗。他始终怀着一颗写诗的心,写下所有的文字。“我爱这个能写成诗的世界,我爱诗,也爱你。”诗是大家看到的躯体,爱是融入躯体每一个角落的灵魂。

牛涛爱这个世界,用孩童一样的眼睛去发现生命最原本的美,寻求生活中最简单的幸福。他的眼神是明亮的,看身边熟悉的、不熟悉的,都如同初见。他的笑容是忧郁的,面对这个世界的灿烂,“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作为一个诗人,他可以化字为风,托举鲲鹏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九万里。然而,风息寂寥之时,鲲鹏落地为风筝,唯有仰面长叹。这便是一个写诗之人的乐与愁。

牛涛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姑娘,始终有一个“她”。“她”或许走在飘雪里,或许坐在长椅上,有时吹着细雨冷风,有时照着午后的阳光。对于诗人而言,“余生,你在我的诗篇里/找我的心声/找你的影踪”。诗中的“她”,可能是邻居、同学、朋友,可能是道路上、公园里偶然一瞥的过客,也可能只是天空中的一朵云、一片树叶的影子。“她”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是诗人对生命爱的理解,是大自然的纯真在诗人心中的投射。

写诗的人,用最清澈的眼睛打量世界。“窗外大雪纷飞”“归家的路上淋了一身凉雨”“孤岭上开一片凤凰花”,随处可见的景和物,都寄托着非凡的思量和情义。“一身素白的长裙”“裙摆被风来回地摇动”“换上米黄色的薄毛衣”“她抬起头/一双明亮的眼睛/与我对望在袅袅茶香里”。对“她”的描述和感觉,如清风拂面、淡淡清香沁入心脾,不浓烈、不造作,情绪缓缓流淌。不深刻的印象和情感,却浓缩成难以忘怀的记忆。“过了很久很久/我还能梦到见到”。于诗人而言,对姑娘的爱慕、对生活的憧憬、对世界的欣赏、对生命的思索,都映照在“她”的身上。

“她”在诗的世界里无处不在,似乎就坐在眼前。然而伸手之时,“她”又飘然而去,似乎从未出现过,如同一场依稀记忆的梦。遇见、追寻、等待、眺望,成为诗人对美最多的情感。寻而不遇、望而不见、待而不至、思而不达,忧伤和遗憾也就油然而生。“我在窗前滴落的眼泪啊/一半为人生/一半为伊人”

诗人又不轻言放弃,始终惦念着,“坐在阳台上听月光化成雨”。这是独属于诗人的浪漫。思念一个人,既不需要精美的礼物,也不必附会华丽的言语,静静地坐着,呆呆地望着,任凭月光洒在身上。某一刻,“她”出现在脑海里,又一刻,“她”消失在天际。身内身外,空空如也,甚至连空空也没有了。

等到结束独坐、魂来魄回,牛涛定会写下几行诗句。“一个孤单的身影/渐行渐远/一首悲伤的短诗/戛然而止”

牛涛的诗,读起来都是很美的,散溢着他对自然的欣赏、对爱恋的期盼。他也尽可能地,用最漂亮、最温暖的词句,来描绘生命的美。

牛涛的诗,读起来又是沉重的,每一个希望的下面,都藏着孤独与哀伤,“一滴泪落款在我诗章的结尾”。写诗就是这样,满满激情地开篇,失落寂然地落笔。短短几分钟,掏空体内所有的力气。

诗人的伟大,不在于诗名远播、千古流传,而在于情感涌至喉头时,用长长短短的词句吐露出来。既不在意用词是否优美,也不看重表达是否得体。他心中和笔下的美,简单而直接,质朴而自然。这种美,如庄子笔下神女风貌,“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对“她”的爱,淡雅悠长,不得也不悔。这是牛涛的纯粹,也是一个诗人的纯粹。

(春节又临近,同为写诗之人,读其诗篇,犹如观影自照,唏嘘不已。谨以此纪念未曾谋面的同行者牛涛。)

本文作者兆胤,原名郭冲亚,文学硕士,诗人,现供职中山市水利局。

图片

《清澈如你——牛涛作品集》收录了牛涛的大部分诗歌,还收录了他的散文、小说等,该文集由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青年诗人牛涛的诗歌清新而忧郁,透着雨后青草的味道,体现着他对生活独特的观察和感悟。他的文字总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人或着迷,或深思,余韵悠长。

审发 | 王晓娜   潘子扬
来源 | 羊城晚报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