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贺卫玲 长沙报道
长沙市芙蓉区朝阳街道综治中心于2017年挂牌运行,是全省最早与派出所合署办公的实体化工作平台。2024年以来,朝阳街道大力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原有“三所联动”基础上进行提质改造,升级打造成芙蓉区首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构建“一办三所一庭一室”,人员整合、资源聚合、机制融合,推进矛盾纠纷“一站式”调解,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朝阳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全年调处纠纷近1800起,成功率98%以上
邻里矛盾、买卖纠纷、噪音扰民...这些看似是小的矛盾,却是关乎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大事,一旦处置不当就容易使矛盾激化升级。
在朝阳街道这个流动人口近10万人、个体工商户近3000户的繁华街道,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在“三所一庭”基础上,2024年街道升级打造全区第一个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全年调处纠纷近1800起,成功率98%以上。
“老沈工作室”部门联动,化解矛盾纠纷。
在综治中心里,有着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老沈工作室”,经常聚集着一群专业的“调解能手”,化解着一起起矛盾纠纷。
“朝阳大叔”沈振武,被居民亲切的称为“老沈”,是居民再熟悉不过的“金牌调解员”,三十多年来,他用全部的爱灌注在“调解员”这份工作上,化解双方矛盾,促成双方和解。
仔细翻看老沈的调解书,满是密密麻麻的案件记录。在调解书上,大到医疗纠纷、消费维权,小到租房合同,居民物业矛盾,都是老沈的工作内容。在老沈出色的调解能力下,每次调解用时基本上不到3小时,便能得到解决。
朝阳街道两名商户因为楼层漏水问题引发激烈矛盾,沈振武协同民警、社区工作人员心平气和地调解,协调工程人员检查漏水原因,还叫来律师解释相关法律问题。在这专业调解之下,双方最终达成赔偿协议。
调解高成功率的背后,是充分发挥专业力量的“1+X”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新模式,这不但集合了调解员、公益律师等力量,还整合了派出所、司法所、市场监管、城管等多部门的专业调解资源。
“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矛盾纠纷得到妥善化解,社会安全隐患减少了,群众幸福指数上升了,‘三所一庭’解决了居民的急难愁盼,为基层治理发挥了大作用。”辖区居民纷纷点赞。
“矛盾不上交”,真正给予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如今,朝阳街道在社会治理诸多领域可见到各类专业人员的身影,街道既加强各部门协同联动,又强化社区工作人员专业培训,优化队伍结构,提升其社会治理水平;同时发动企业和社会志愿者等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以专业化推动治理能力提升。
在朝阳街道,有一支由街所联动组建,按照“1+6+10”(即每天1名社区民辅警带队+6名专职人员负责+10个社区志愿者协同)配置的“雷锋义警”队伍,每天从晚上8点到凌晨4点穿梭在背街小巷,开展巡逻巡防,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辖区警情和发案下降明显。
邻里纠纷、物业矛盾可以找到“物业议事会”,就能基本得到解决。在朝阳街道,有物业管理的小区,由物业公司项目经理担任组长,社区物业专干当副组长,社区网格员、物业客服员、保安员等工作人员担任组员开展议事工作。无物业管理的小区,由网格长担任组长,社区物业专干当副组长,社区网格员及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组员开展议事工作,力求矛盾不出小区。2024年5月份“物业议事会”工作铺开以来,街道成立了24个“物业议事会”,共调处各类物业类矛盾纠纷200余起。
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大多数矛盾在调解中化解,派出所日接警量大大降低,辖区内刑事治安案件也明显下降,筑好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朝阳街道显现出来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充分调动各类社会治理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矛盾不上交”,真正给予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