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新春走基层丨葫芦烙画绘新春

  □本报记者 王昺南 赵珊珊

  一手拿电烙笔,一手捧胖葫芦,随着笔尖轻轻移动,一道道焦糖色画迹在葫芦上叠加出深浅明暗。片刻,一幅以蛇年为主题的烙画作品完美收尾。

  “这边是祥龙福娃,那边是瑞蛇福娃,寓意金龙辞旧岁,银蛇踏春来。”1月23日,在济源昭阳烙画艺术馆,烙画技艺传承人燕昭阳将手里的葫芦一转,龙腾蛇舞,栩栩如生,年味儿扑面而来。

  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春节将至,饱含福禄文化内涵的葫芦烙画备受追捧。燕昭阳也开启了“忙年”模式,将烙画与新春主题融合,通过小小葫芦,传递人们对新年的期盼。

  据了解,葫芦烙画是烙画的一种。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是济源示范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主要以葫芦、宣纸等为载体,利用烙铁加热,应用勾、点、染、擦、白描等手法,烙刻万千图案。“今年我们设计的葫芦烙画作品主要有财神爷、福禄寿、龙腾蛇舞等,蕴含吉祥纳福之意,就是为了喜迎春节。”燕昭阳说。

  漫步烙画艺术馆内,从几案到墙上,摆放、悬挂着上百个葫芦。其中,有长相标准的亚腰葫芦,有千奇百怪的异形葫芦,还有迷你的鸡蛋葫芦,每个葫芦依形造景,或庄重典雅,或粗犷大方,或细致柔美,别具风格。

  “制作葫芦烙画,一笔一画、一点一染,力道、火候、上色都是功夫,更讲究意在笔先、落笔成形。”从小试牛刀到小有成就,燕昭阳用了9年时间。其葫芦烙画作品《愚公移山》《九龙图》《黄河英雄杜八联》等曾荣获多个省级奖项。

  近年来,为更好地传承烙画技艺,他在作品中融入现代元素,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烙画。此外,他还多次走进校园开展烙画宣传,向年轻人免费传授烙画技艺,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葫芦,扩宽致富增收渠道。

  如今,燕昭阳的烙画作品已畅销全国。“春节临近,订单量是平常的3倍,特别是寓意吉祥如意的作品,深受顾客喜爱。”燕昭阳匆匆送别记者,又投入到了春节新品的创作中。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