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由肿瘤细胞膜制成的纳米疫苗,他们表示,这种疫苗有望治疗小鼠的一种恶性乳腺癌。
这种纳米疫苗旨在增强 B 细胞(一种在肿瘤中发现的大量白细胞)的免疫反应,已知 B 细胞通过多种机制具有抗肿瘤作用。
研究人员在上个月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写道:“接种肿瘤细胞膜衍生疫苗是一种激活 B 细胞的有前途的策略,但由于缺乏共刺激分子,其效率有限。”
为了克服这一挑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团队设计了一种肿瘤细胞膜衍生疫苗,其中还含有刺激免疫反应的成分。
论文称,在患有三阴性乳腺癌(一种无法用激素疗法治疗的侵袭性乳腺癌)的小鼠身上进行测试时,纳米疫苗的肿瘤抑制率达到 89.3%。
源自细胞膜的纳米疫苗是一种新兴的疫苗。它们由天然衍生的肿瘤细胞膜制成,提取后制成纳米颗粒,同时保留可用于触发免疫反应的抗原。
这可以使癌症疫苗更加个性化、有效和有针对性。它们甚至可以从患者自己的肿瘤细胞中提取,尽管仍然存在挑战,比如可能产生不良副作用。
在全球范围内,每 14 秒就有一名女性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根据纽约乳腺癌研究基金会的数据,2022 年约有 230 万名女性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有67万名女性死于该疾病。
其中三阴性乳腺癌(癌细胞缺乏雌激素或孕激素受体)是一种具有高复发风险的侵袭性乳腺癌,转移倾向高且总体生存率低。这种乳腺癌会表达更多的肿瘤相关抗原,肿瘤中 B 细胞和 T 细胞(另一种白细胞)的浸润也更高,使其成为肿瘤抗原疫苗的有希望的目标。
为了制造一种能激活 B 细胞和 T 细胞的疫苗,研究人员从肿瘤细胞中提取了细胞膜,然后将两种免疫增强剂偶联到膜上的结构上。
它们分别是CpG(一种免疫刺激短DNA分子)和抗CD40抗体(可识别抗原递呈细胞上的一种蛋白质)。
这被制成一种名为 CM-CpG-aCD40 的纳米疫苗。注射后,它会在淋巴结中积聚,然后被抗原呈递细胞吸收。研究团队称,纳米疫苗上的肿瘤抗原与B细胞受体结合,促进B细胞的抗体分泌和抗原呈递能力。
他们表示,该疫苗提供肿瘤特异性抗原、共刺激分子和增强免疫反应的成分,这意味着它有多种激活免疫反应的方法。
当与程序性死亡配体 (PD-L1) 抗体结合时,纳米疫苗的肿瘤抑制率进一步提高到 95.4%。PD-L1 是一种被称为免疫“刹车”的蛋白质。
研究人员表示,在抑制小鼠肿瘤进展时,发现纳米疫苗利用了抗肿瘤免疫中 B 细胞的多种功能,这表明针对 B 细胞的肿瘤疫苗具有巨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