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视频|一位上海医生的两张照片,讲述千里送光明“山海情”

AI划重点 · 全文约1902字,阅读需6分钟

1.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眼科主任曹文捷在11年里为青海省果洛久治县的藏族患者带来光明,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500余例。

2.2021年,曹文捷为一名因白内障导致双目失明的藏族女孩加毛实施了手术,术后加毛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3.为了帮助久治县培养眼科医生,曹文捷亲自手把手教导当地医生桑昂措,如今桑医生已能独立坐诊。

4.除此之外,曹文捷还带领团队为久治县的其他患者提供眼科诊疗服务,形成顺畅的转诊通道。

5.尽管高原环境艰苦,曹文捷已连续11年参与“光明行”活动,称其为“与久治的健康约定和医者承诺”。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图片

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眼科主任曹文捷办公桌台子上始终放着两张照片:一张是年轻的藏族女孩笑靥如花,一张是青年藏族医生认真问诊。为何一位上海医生与藏族群众如此有缘?曹文捷用11年来的经历,讲述跨越几千公里的医患“山海情”。

摘下纱布后的笑靥如花

图片

图片照片里的加毛

年轻的藏族女孩名叫加毛,住在青海省果洛久治,照片里她的笑容格外灿烂,富有感染力。然而,几年前的她还是生活在黑暗世界里的苦命人。

加毛从小是个聋哑人,由于白内障导致双目完全失明,听不到也说不出,生活在隔绝的黑暗里,女孩精神障碍日渐严重。2021年,加毛迎来了生命中的转折点,她的父亲得知上海医生来到久治义诊,说什么也要抱一丝希望,为女儿搏一次机会。

当曹文捷主任在当地看到加毛时,他决定用自己手中的技术改变这个女孩的命运。手术前,父亲放开了加毛的手,黑暗中的无助与绝望令女孩哭闹不止,护士怎么劝都劝不听;手术后,纱布揭开的那一幕,加毛有生以来第一次渐渐看到如此清晰的世界,她绽放出了笑容,多彩的世界令人振奋。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为医无限的价值所在。”曹文捷告诉记者。2022年,加毛的另一只眼睛也做了白内障手术,由此拍下了这张让人动容的照片,

曹文捷与青海久治的缘分,始于2014年。“我本以为自己只是过客,没曾想到这里却成为我第二个故乡,故乡一回就是11年。”他直言,每次上高原,于自己都是最难忘的时光。

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地处青、川、甘三省交界处,平均海拔在3600米,由于高原的强紫外线,以及当地群众对眼病认知不多等原因,导致当地眼疾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外加没有钱和相应的医疗条件,很多偏远地区贫苦百姓的病情被耽搁。

2014年,39岁的曹文捷跟随“光明行”队伍初到青海久治,被当地排队等待救治的百姓感动到,彼时他的心情是既感到心酸更觉使命重要。他曾救治过一名远道而来、几近失明的藏民,术后视力恢复非常好,患者说了一句令曹医生难忘的话,“谢谢你曹医生,我只希望我们的子子孙孙不再吃我这样的苦。”

也正是这次接诊,让曹文捷暗下决心,“这里的百姓需要我,以后我要每年都到久治来,为他们带来光明。”

久治有了自己的眼科医生

久治县人民医院眼科桑昂措医生,认真地用仪器为当地居民诊治,这张放在曹文捷医生办公桌前对照片,平实记录了久治当地眼科水平“从无到有“的提升。桑医生正是得益于曹文捷医生的亲手带教,而今对眼科初步诊治技术已熟练掌握。

图片桑医生跟着老师学习眼科技术

随着“光明行”的持续开展,曹文捷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当地医疗水平实在是不尽如人意,没有配备眼科,甚至连兼职的眼科医师也没有,所有眼科患者都必须转诊至上级医院看病,十分不便。

“可以说我们初来乍到时,条件简陋到出乎想象,大家戏称这是最简陋的光明行。”曹文捷回忆,当时县人民医院没有条件开展外科手术,也没有配备手术室,缺少相关设备与物品,一切都是“零起步”。从消毒棉球、洗手衣裤、手术衣、手术手套甚至手术拖鞋到手术诊疗设备、相关药品、耗材等,从搭建临时手术室、临时手术床到改造手术供水、消毒等,曹文捷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如今,许多上海百姓觉得白内障手术很简单方便,其实在手术条件简陋的环境下,白内障手术非常考验技术。曹文捷解释,在高原简陋的条件下做白内障手术,需要极端仔细认真,一个操作不当引起“坠核”,后果不堪设想。

几年来的“光明行”走下来,曹文捷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为当地培养眼科医生,成为摆在眼前的问题,历经半年多手把手的带教,从久治县挑选的桑医生,成为突破当地历史记录的人。

采访时,记者连线采访桑医生时,她正在县人民医院坐诊,“我特别谢谢曹医生,半年里我在上海学习进修了许多眼科技术,现在在久治,一些扫描激光、眼底照相已经可以开展,能为当地百姓做一些基础筛查,部分小手术也没问题,居民方便了很多,要知道这些技术在以往都是空白的。”

从充沛的物资准备、严格的业务培训、规范的手术管理到细致的术后宣教,从上海医生手把手带教到当地桑医生独立坐诊,而今,“上海-久治”之间已形成顺畅的转诊通道,更多久治当地居民的眼疾得到及时治疗。

与“第二故乡”之间的约定承诺

连续11年回“第二故乡”,曹文捷自己主刀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500余例,均取得良好效果,每次说到这些,他感慨万分,“最爱看到的就是患者摘下纱布的那一刻,犹如点石成金,惊喜、开心、兴奋……可以说这是最美丽的风景。”

大医救治苍生,在苍茫无际的高原上,他也真切体会到了这句话沉甸甸的分量。曾经的一次巡回义诊中,曹文捷曾为白内障母亲做了手术,这位母亲由于是先天性白内障,从小仅有光感,即便当了母亲也未曾真正看到过儿子一眼。

手术当天,儿子陪着母亲一起来。曹文捷带领团队为她成功实施了白内障手术,当眼前的纱布被揭开,母亲慢慢睁开眼睛,双手颤抖地抚摸着眼前的儿子,“是上海医生让我看清了儿子的模样!哪怕我死了,我也会记得你们上海医生给我带来的光明。”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湿了眼眶。

图片一次次参加“光明行”的曹文捷医生

嘴唇青紫、头痛欲裂、胸闷气喘……每一次到高原,总是伴随着这些不适,一边吸氧一边工作早已是常态。但每一年的“光明行”,曹文捷都不曾缺席,他说,“这是我和久治的健康约定,也是我对久治的医者承诺!”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39
如果你玩三国游戏一分钱都不花,那试试这款,武将全靠招募!
广告三国群英传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