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2024年以工代赈带动332万名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国家以工代赈政策累计吸纳带动332万名低收入群众务工就业,发放劳务报酬478亿元。

“以工代赈”是指在政府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中,有针对性地安排群众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发放赈济款的一项政策。从1984年算起,以工代赈工作在我国已经开展40余年。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以工代赈吸纳就业总数较2023年增长31%,发放的劳务报酬总额同比增长32%,政策效应持续稳定释放。

具体来看,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下达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115亿元,较2023年度增加6亿元,支持有关省份共实施2726个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全年累计吸纳36万名农村脱贫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受灾群众和其他低收入群体务工,发放劳务报酬41亿元,占中央投资的比例达到30%以上。各地还依托项目建设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开发建后管护等公益性岗位,全年累计培训以工代赈务工群众20余万人。

同时,2024年,各地在国家、省、市、县四级共1.2万个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累计带动246万名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发放劳务报酬394亿元。比如,河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份在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东北地区和积石山地区的1149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全年吸纳16.5万名受灾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此外,2024年,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1.2万个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共吸纳50万名农村低收入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发放劳务报酬43亿元。其中,24个省(区、市)在457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累计吸纳4.6万名农村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

据悉,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持之以恒抓好以工代赈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实施,在各类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继续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持续扩大就业吸纳容量和劳务报酬发放规模,进一步发挥以工代赈稳就业、增收入、促消费的重要作用。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