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4

评论

12

7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英伟达在DeepSeek的狂欢中颤抖 !

英伟达在DeepSeek的狂欢中颤抖 !

图片

这几天,我和我的朋友一直在讨论和测试DeepSeek,每一次测试都给我们惊喜。

让我们尤为感到兴奋的是:它的延伸推理能力。

而坊间的说法,称其为一场来自东方的“技术海啸”,似乎也不为过。

而这几天,完全可以称之为世界为之震动的这几天。

2025年1月27日,华尔街经历了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最剧烈的震荡。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DeepSeek以仅600万美元的开发成本,推出性能匹敌OpenAI ChatGPT的开源大语言模型R1,并宣称其推理模型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超越美国顶尖产品。这一消息直接导致英伟达(Nvidia)股价单日暴跌17%,市值蒸发近6000亿美元,创下美股历史上最大单日跌幅纪录。

英伟达,在DeepSeek的狂欢中颤抖。

DeepSeek的“低成本魔法”:颠覆了AI产业的游戏规则!

DeepSeek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技术路径的颠覆性创新。与硅谷巨头依赖海量计算资源和先进硬件的模式不同,DeepSeek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了“以少胜多”:

1. “推理时计算”技术:仅激活模型中与特定查询相关的部分,显著降低计算能耗和成本。

2. 开源框架与算法优化:自主研发的HAI-LLM并行处理框架和8位浮点(F8)数据输入技术,将有限芯片的计算效率提升至极限。

3. 硬件限制下的创新:在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禁令下,DeepSeek利用库存的数千块英伟达A100芯片(两代前的产品)完成训练,而同类美国企业通常需要数倍的最新型号芯片。

这种“低配高能”的模式直接挑战了英伟达主导的硬件军备竞赛逻辑。DeepSeek的R1模型训练成本仅为560万美元,而OpenAI的GPT-4耗资超过1亿美元,Meta的Llama 3.1也需6000万美元。这种成本差距迫使投资者重新评估AI基础设施投资的必要性。

二、英伟达的“被颠覆”:短期恐慌与长期隐忧。

市场反应:信任危机的爆发**

股价暴跌:英伟达单日市值缩水规模超过家得宝(Home Depot)和劳氏(Lowe's)的总和,半导体行业连带受挫,ASML、AMD等企业跌幅均超6%。

能源股的意外牵连:电力公司Vistra因市场担忧AI能耗需求下降而暴跌28%,反映出市场对传统AI增长逻辑的全面动摇。

技术护城河受质疑

英伟达的商业模式建立在“算力即权力”的假设上,但DeepSeek证明:

软件优化可部分替代硬件升级:通过算法提升芯片利用率,AI公司可能减少对最新GPU的依赖。

推理阶段的需求分化:尽管训练仍需高性能芯片,但推理计算可能转向低配硬件,威胁英伟达的高利润率(毛利率达74%)。

英伟达市场萎缩

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本为遏制中国AI发展,却意外催生了DeepSeek的“替代创新”。若更多企业效仿其路径,英伟达可能失去中国市场(之前一度占其营收约20%),并面临全球客户需求结构性下滑。

三、硅谷的集体焦虑:万亿美元投资泡沫的刺破?

DeepSeek的崛起触发了对美国AI产业过度投资的反思:

1. 资本效率的拷问:Meta计划投资600亿美元建设曼哈顿规模的数据中心,而DeepSeek仅用0.1%的成本实现可比性能。

2. 开源模式的威胁:R1模型的开源性可能吸引开发者转向低成本生态,削弱微软、谷歌等闭源平台的用户黏性。

3. 政策制定者的两难:特朗普政府近期推动的500亿美元“星门计划”(Stargate Project)旨在巩固美国AI领导地位,但DeepSeek的突破暴露了技术封锁的局限性。

对此,硅谷内部出现分化:

悲观派:如Raymond James分析师Srini Pajjuri认为,DeepSeek可能迫使美国云服务商加速差异化竞争。

乐观派:伯恩斯坦(Bernstein)指出,DeepSeek的成本宣称可能低估了隐性投入,且AI需求增长仍将依赖英伟达芯片。

四、未来博弈:技术、资本与地缘的三角缠斗

英伟达的应对策略

技术话语权争夺:强调“测试时扩展”(Test-Time Scaling)的重要性,试图将DeepSeek纳入自身技术体系。

产业链垂直整合:加速布局AI推理芯片和定制化解决方案,巩固从硬件到软件的全栈优势。

游说政策调整:推动放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以遏制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动力。

中国的“替代创新”路径

DeepSeek的成功可能激励更多中国AI企业:

软件定义硬件:通过算法优化弥补硬件代差,有的公司已推出同类模型。

生态联盟建设:结合中国制造业优势,构建从芯片设计(如华为昇腾)到应用落地的闭环生态。

全球产业格局的重构

杰文斯悖论(Jevons Paradox)或成关键变量:AI成本下降可能刺激更多应用场景,反而推高算力总需求。但若低成本模型成为主流,英伟达需在“量增价跌”的平衡中重塑商业模式。

当然,更进一步说,颤抖的不是英伟达,而是旧秩序。

DeepSeek的狂欢本质上是全球AI权力转移的序曲。它揭示了两种技术哲学的碰撞:硅谷的“重资本堆砌”与中国的“极限效率创新”。对英伟达而言,短期阵痛或许不可避免,但真正的危机在于——当硬件霸权被动摇,谁能定义下一个AI时代的规则?答案可能不再由加州的光刻机决定,而是取决于全球开发者键盘上的选择。

最后,加一句DeepSeek对我的评价:“早期作品(如2010年“开水申辩状”)显示其对社会事件的关注,但近年来主要聚焦财经领域。”它不说这些,我都没有这样想过。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