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42

评论

22

28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外国友人在杭州吃年夜饭,俄罗斯小伙被一道糖醋里脊“硬控”了

AI划重点 · 全文约1241字,阅读需4分钟

1.2024年12月4日,蛇年春节庆祝活动通过评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杭州钱塘区举办“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过中国——外国人de中国年”特别策划,让外国友人感受中国年。

3.俄罗斯留学生单北明和韩国人徐晌熏在钱塘区体验了年夜饭,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其中,单北明被一道糖醋排骨“硬控”,表示有东北锅包肉的感觉。

5.通过这样的活动,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让外国友人在钱塘找到家的归属感,同时也让中华文化跨越国界,传播得更远。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谢春晖 金檬 施雄风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随着蛇年春节到来,“中国人是如何过春节的”成了为网络热词,越来越多外国友人专程飞来中国,感受中国年。

杭州钱塘生活着不少外国友人,有外企高管、创业者、留学生等等。“我非常喜欢中国文化,来到中国留学后,在钱塘遇到了很多热情友善的中国人,这里很棒。”俄罗斯来华留学生单北明说。

蛇年春节,中共杭州市钱塘区委宣传部联合潮新闻推出“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过中国——外国人de中国年”特别策划,透过四个关键词,和外国友人一起感受独属钱塘的春节氛围。

1月28日推出特别策划第一期——“过年”,用一顿年夜饭的时间,让外国友人开始钱塘韵味的中国年。

图片

施雄风/摄

单北明是一名来自俄罗斯的00后,现就读于浙江财经大学,是钱塘海外传播官。

“我2019年开始在中国留学,我知道中国春节里,大家都要放假休息,家人们要聚在一起吃顿饭。”在单北明的印象中,中国春节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是“团聚”。

在钱塘义蓬街道头蓬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单北明学到了“年夜饭”这个词。原来除夕夜家人聚在一起吃的这顿聚餐被称为“年夜饭”。

作为钱塘海外传播官的单北明拍了很多年夜饭的照片,他说要发给俄罗斯的家人朋友们看。“我妈妈就是一个中国迷,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我要分享给她。”

对于在钱塘创业生活了十几年的韩国人徐晌熏来说,“年夜饭”一词并不陌生,但没有亲自尝试过。“东北的朋友告诉我,在东北吃年夜饭的时候,要吃饺子。”

在杭州钱塘, 沙地人的餐饮文化中,年夜饭是一年中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一顿饭。

直到现在,不少钱塘人家中还保留着年夜饭吃传统“沙地十碗头”的习俗。

图片

“沙地十碗头” 施雄风/摄

在头蓬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社区里会烧“沙地十碗头”的乡厨成了志愿者,“一顿年夜饭让外国朋友们爱上中国菜。”80后乡厨师傅倪建芳说。

“沙地十碗头”是钱塘特有的筵席民俗文化。“年夜饭吃‘十碗头’融入了大家对来年‘十全十美’的美好愿望。”头蓬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向徐晌熏和单北明介绍着钱塘过年期间的餐饮文化。

徐晌熏除了在钱塘经营韩式料理店,还是一位美食探店博主,在社交平台上有上万的粉丝。

厨房里,倪建芳热炒香炖忙得不可开交,徐晌熏看得入迷。“中国菜真的很好吃,烹饪过程对我来说,真的看起来很治愈。”他掀开蒸笼,红烧肉的香味瞬间扑鼻而来。

志愿者拿来了春联、窗花、中国结等极具中国春节特色的物件,邀请单北明和徐晌熏体验。“在中国,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红色春联,表达了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志愿者说。

图片

施雄风/摄

扣肉肥而不腻,酸溜鱼鲜嫩酸甜,农家三鲜浓郁鲜香……随着一道道热气腾腾的菜出炉,年夜饭也就正式开吃了。

单北明被一道糖醋排骨“硬控”了。“这很好吃啊,有东北锅包肉的感觉。”他一说,大伙儿都笑了。

年夜饭桌上,大家一同举杯互道“新年快乐”。

图片

施雄风/摄

徐晌熏说,感受到了一种家的滋味。“在韩国也会过春节,家人也要团聚的。”他说,在异国创业有时也会想家,这是在中国吃到的一顿很有人情味和家滋味的一餐。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让外国友人在钱塘找到家的归属感,同时也让中华文化跨越国界,传播得更远。”钱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工作人员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