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德更楼街道更化社区的共享书吧里,当地脱口秀俱乐部“更·嗨”举办首场新春脱口秀,吸引了60多位观众。
2.为吸引观众,主理人“卷王”将发的红包数量翻番,现场气氛热烈。
3.除此之外,脱口秀演员们用建德口音讲述身边事,让观众感受到山乡建德的独特魅力。
4.建德更楼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泰旭表示,年轻人的引育留用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脱口秀成为吸引、连通年轻人的好桥。
5.目前,“更·嗨”脱口秀俱乐部已逐步走出更楼、打出名气,每月一场,形成15人的固定团队。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谢丹颖
“大过年开讲,你不好不发红包的。”
“嗯,我确实在度假,度的还是‘骡马假日’。”
……
农历大年初二下午2时,新安江畔的山城建德,更楼街道更化社区的共享书吧里,传出的笑声比室外的新安江浪花还要密集。
当地脱口秀俱乐部“更·嗨”,首场新春脱口秀正开演。
山乡建德,“更·嗨”脱口秀正在演出(拍友 姚龚涛 摄)
为点题“过年”,120平方米的场地被精心布置了一番,印着“金蛇送福”的几个大红方块一垒、一个立体的“春”字往立麦上一挂......观众席的小桌,更是沿袭建德“摆果盘迎客人”的年俗,当地的砂糖橘、草莓、茶点,多得快溢出盘。
“我是真没想到,这个50人的场地,以往都是30人左右的熟人局,大过年的,来了得有六七十人。”“更·嗨”主理人“卷王”往脖子上围一串建德年味十足的红辣椒,“看清澈眼神,新面孔是返乡学子?为了欢迎大家,我们临时决定加点‘料’,把发的红包数量翻番!”
主理人“卷王”用晒年货的竹筛子给来“更·嗨”听脱口秀的观众发红包(拍友 姚龚涛 摄)
观众欢呼起来,一时间,微冷的书吧开始“沸腾”。现场愈发满满当当,几个掐着点到的观众甚至只能挨着舞台坐,伸个腿,仿佛就能把台上的演员绊倒。
“老家竟有脱口秀,这不得来捧个场。“一位返乡过年的00后在朋友圈一刷到这份热闹,就开车从建德市区专程赶来,“这可是年轻人的专属场,我这个额山瓜(方言,青年)肯定要参与一下。”
年轻观众挤满脱口秀现场(拍友 姚龚涛 摄)
线下看脱口秀,曾是大城市的“专享”。近来,互联网尤其是社交网络,让小县城与大都市实现多方面接轨。山乡建德,如今也能和一线城市“无缝衔接”,两者的审美标准、消费趋势逐渐拉齐。
尤其经过2024年这个被业界公认的“脱口秀大年”,新厂牌、新演员不断下沉,自2023年6月,“更·嗨”首次开讲,下班后去说一段脱口秀,释放情绪、调剂生活,在建德公务员、创客等年轻群体间,日渐风靡。
按习俗,年初二本是开始走亲戚的第一天,“我们今天开讲,那肯定是想趁着新春佳节,和小伙伴们再联络下感情,顺带添点乐子。”为更好达成“炸场”效果,“卷王”还专门把“御用”音响师喊来,“从主持、演员到场控,大家都是脱口秀‘老人’,气氛一定拉满。”
山城新气象,这也是“更·嗨”大本营——更化社区的特色,曾经的国营老厂,从2023年完成改造至今,共吸纳20多家文化企业、60多位青年创客入驻,老建筑焕发新生机。
更化社区老居民楼(图源建德发布)
“但这里的年轻人,生活过于平淡,需要时不时来点激情。”也是更楼街道90后宣传干事,“卷王”套用当下脱口秀热梗“人生就要充满激情”,介绍组建“更·嗨”的初衷。
从一开始的“草台班子”、边模仿边摸索,到现在不仅一月一场、而且形成15人的固定团队......两年不到,“更·嗨”逐步走出更楼、打出名气。
“脱口秀没收过、也没想过收门票。”不仅这里的场地、设备都由更楼街道免费提供,街道年轻干事叶柳呈也常“混迹”于此,不时就去帮把手。在基层多年的她,喜欢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找到同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她也深知缺乏文娱活动给基层引人、留人造成的影响。
演员王莹带着儿子新春开讲(拍友 姚龚涛 摄)
山城脱口秀,带来年轻范的同时,也被染上一股子“山味”。
在“更·嗨”,不少演员都是曾经的观众,听着听着就上了台,用带点建德口音的普通话,讲身边事、说生活味。语速快、嗓门大,各个有着山乡嗜辣人士的那股子泼辣麻利劲儿,连梗不断,引得台下笑声叠起。
其中,有主打建德人才能听得懂的段子,“我为什么能站在台上,因为我“口径快”(方言,多嘴多舌)”;更多糅进了脱口秀幽默、调侃等技巧,如“春节成为世界非遗,我特自豪,因为这样我也是非遗传承人了”......“卷王”收到的庆祝花束,也别出心裁——主体由卷心菜构成,“越卷越菜啊!新的一年还卷不卷,你自己把握。”送花演员王莹戏谑道。
“年轻人是山城的未来。他们的引育留用,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很重要。脱口秀是吸引、连通年轻人的一座好桥。”更楼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泰旭直言。
下午4时,新春脱口秀临近尾声,但“更·嗨”不落幕,台上台下,都有些意犹未尽,“再一个、再一个”,掌声、笑声,在山间持续回响。
脱口秀,可不能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