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上映的国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反派角色之一的西海龙王敖闰的形象非常引人注目——在现实世界中,我国真有一种名为“敖闰龙”的恐龙,这是一种怎样的恐龙呢?
春节假期期间,作为国漫爱好者的奇点同学,去电影院观看了《哪吒之魔童闹海》。观感嘛,只能说笑中带泪,看不到最后根本无法猜出真正的幕后黑手。
《哪吒之魔童闹海》中被刻画成女性的敖闰形象,图片截取自电影海报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四海龙王都有出场。其中,西海龙王敖闰被刻画成了女角色。在中国的神话体系中,敖闰的知名度也许仅次于东海龙王敖广,因为他的三儿子就是驮着唐三藏去西天取经的白龙马。
1986版《西游记》电视剧中的西海龙王形象,图片来自影视剧截图
不过,我们今天讨论的并不是神话中的西海龙王,而是要回到一个比神话更加久远的年代。在1.6亿年前的侏罗纪,我们的星球上真的存在过“敖闰”!
时间回到2000年,那时中美两国的古生物学家一直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吐哈盆地的石树沟组地层中寻找恐龙化石。
2006年,他们找到了一些属于某种新的兽脚类恐龙的较完整头骨、部分颈椎和尾椎的化石。根据这些化石,古生物学家在2013年时把这种恐龙命名为赵氏敖闰龙。其外文属名(Aorun)正是汉语中“敖闰”的发音,种名则是为了致敬古生物学家赵喜进。
赵氏敖闰龙头骨和下颌骨标本,图片来自JSP
按道理说新疆地处内陆,远离大海,那为啥要给这种新发现的恐龙起个西海龙王的名字呢?这是因为新疆是我国最西边的省份,故而便拿西海龙王的名字做属名了。
不过,考古学家发现的赵氏敖闰龙化石,来自一只体长约1米,体重只有1.5千克的青年龙,离我们想象中威武霸气的“西海龙王”相去甚远。也许赵氏敖润龙成年后体形会更大一些,但大多数古生物学家认为,成年赵氏敖闰龙的体重也不会超过2千克。
然而,同样是在石树沟组地层中发现的恐龙,如中加马门溪龙,董氏中华盗龙等,都是有名的“大块头”,就是掉进大脚印里被淹死的难逃泥潭龙,个子都比赵氏敖闰龙大几倍。倘若世界上真有西海龙王,看到这样一只小东西背上它的名号,恐怕会比在电影中变成女角色还难受。
一开始,古生物学家觉得赵氏敖闰龙和左龙类似,属于基干虚骨龙类。但是后来对敖闰龙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它可能是阿尔瓦雷斯龙类的最早期成员之一。
晚期阿尔瓦雷斯龙的骨架模型,图源:维基百科
较为晚期的阿尔瓦雷斯龙类成员,比如秋扒爪龙和临河爪龙,它们的前肢都退化了,只剩下一根手指,嘴里没有牙齿,主要依靠捕食蚁类和取食其他恐龙的恐龙蛋为生。
赵氏敖闰龙的身体还没有那么特化,它的前肢还有3根手指,嘴里也长着比较尖锐的牙齿,外表和中华龙鸟这样的小型肉食恐龙几乎没有区别,这表明赵氏敖闰龙依然靠捕食小动物为生。石树沟组的哺乳动物——袁氏兽也许就是赵氏敖闰龙的猎物。
赵氏敖闰龙复原图,可见其前肢还有3根手指。图源:维基百科
古生物学家据此推测,阿尔瓦雷斯龙类的祖先也许是正常的小型肉食性恐龙,在随后的演化中它们的前肢和牙齿逐渐退化,成为了专业的“食虫者”和“窃蛋龙”。由此可见,赵氏敖闰龙虽然不是“龙王”,也算得上一位“龙祖”。
除了赵氏敖闰龙,以神话命名的古生物还有许多,如干戚刑天龙、李氏悟空翼龙、獬豸盘角鹿等,这些古生物的外形虽然与神话传说相去甚远,但在古生物学家眼中,它们仍然与神话之间存在着某种奇妙的联系。
悟空翼龙复原图,图源:维基百科
因此,古生物学家赋予这些古生物充满神话色彩的名字,或许正是他们对神话的诠释。每个时代都会孕育出属于自己的神话,正如当下《哪吒》系列的火爆,那种高呼“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坚定与抗争,可能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期待的神话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