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1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天一冷自加热?杭州一公交车站火了!乘客:坐过,此生难忘!

"

这几天的杭州,尽管已过立春,冷飕飕的劲儿依旧穿透衣襟往骨头缝儿里钻。尤其是在公交车站等车,冷意更加逼人。

在临安高虹镇一个公交车站,却有一个关于冬日烤火带来的温暖故事。这盆火,温暖了冬日里不少杭州人的身心,坐过的乘客更是说:一辈子忘不了……

"


在高虹镇德胜街的公交站台旁,一盆火成为了过往路人冬日中的“温暖港湾”。一位八旬老伯看到乘客站着等很冷,便腾出自家店铺前,提供火盆与柴火,供大家避风取暖。公交车几点钟来大伯很清楚,他会提前生好火,再招呼乘客进来等待。

图片

图源:我们大杭州


这方免费的“避风港”吸引了众多路人前来烤火,最多时有20多人同时取暖。老伯的善举不仅温暖了乘客和路人,也得到了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他们送来了无烟炭,进一步支持了他的“温暖环保事业”‌。


其实这样的温暖屋,在临安西天目山山脚下有很多家。


白鹤镇和大友村头的几家小超市、杂货店、修鞋店,还有交口村的肉店等,他们都会在自家门口空地架起一个大铁锅盆,支起烤火盆,盆子里头装着烧得通红的炭火,炭火噼里啪啦地响着,像在缓缓吟诗颂歌。


图片

图源:我们大杭州


讲究一点的店家,用的是煤炭炉,它的上面是一块正方形的铁板,可以用来放置需要烤的各类东西。最下面是一个箱子,箱子中间还有一个抽屉,是用来装炉灰的。在这两者之间有一个足球大小的用铁做的空筒,用来装煤柴等燃料。


他们在烤火盆旁边,还会放上几张高低不一的各种椅子,客户、行人、邻居都可以在此随意中途歇息,人间温情就在这一盆一椅中洋溢


冬日的火盆就如同永远不落的冬日暖阳,成了山区居民冬日围炉聊天,最惬意的陪伴。


图片


在临安城里当老师的菊姐,有空就会回临安山里娘家,她家有个老旧的火盆,黑不溜秋的,看着不起眼,可一到冬天,那就是个大家离不开的“宝贝疙瘩”


有一次,我和菊姐,在她家的院子里烤火。我俩围绕着火盆坐,那感觉就像是两颗卫星围绕着小太阳。我把两只手伸得直直的,感受火炉的温度。菊姐一边烤火一边不停地翻着火盆架子上的小香薯、土豆和板栗,嘴里还不住嘟囔着:“马上好了哦,香味已经飘出来了哦”。


图片


过了一会儿,我的手暖烘烘的,一股暖意萦怀全身,渐渐往脸上蹭热气,感觉脸红扑扑的。“脸色真好,像画里的人”菊姐笑着打趣着。还顺手把架子移开,直接把小香薯、土豆和板栗放到炭火灰里埋起来。我在一旁偷笑着说:“你这样它们会变成黑炭球啊”菊姐认真地说:“你不懂了吧,就得这样烤,才更香哦


菊姐说,山区的寒冬里,火炉子的作用可大呢。可以用来烤不易晾干的衣服,可以用来烧水或煮其它食物,更可以用来取暖。


特别是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边,大家聚在一起,人人既是主讲又是听众,年轻人有说有笑地讲述着一年来经历的人生趣事,一边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听着父辈们和爷爷讲着他们年轻时的点点滴滴,或很久以前发生的故事,这个时刻是菊姐觉得最幸福的时刻


图片


我坐在火炉旁边,被暖意围裹着,看着稻草啊麦秸啊秫秸啊,在火光里,不时发出阵阵酥脆的响声。听着菊姐有些动容的讲述,沐浴着阳光,吃着香喷喷的黑炭球,就像坐在春天的阳光下,暖和而美好。


难怪智慧的古人,把烤火称为“向火”,即面向火堆或炉具,靠近取暖。


白居易曾写有一首《重向火》,诗曰:“火销灰复死,疏叶已经旬。岂是人情薄,其如天气春。风寒忽再起,手冷重相亲。却就红炉坐,心如逢故人。”在那万木萧索、寒风瑟瑟的季节,燃一炉旺旺的炭火,满屋暖意融融,如同阳春三月


围炉向火,最美的莫过于远离世俗,回到家园,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很喜欢晚明诗人毛莹写的《小重山·题老人向火图》,词曰:“相知闲促膝、拥娇雏。敲残兽炭蔟红炉。通身暖,徐拟共倾壶。”描写了两位老叟围火炉、拥孙辈,促膝夜话的深情情景。


还有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烧火盆行》,诗中有句:“大家薪干胜豆䕸,小家带叶烧生柴。”“儿孙围坐犬鸡忙,邻曲欢笑遥相望。”望句生意,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一幅烤火的幸福画面。


图片

炭火盆是古代比较通用的取暖方式,上到皇宫贵族,下到黎民百姓,都会使用火盆。清 郎世宁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烤火的历史很悠久,古时,冬季人们都是烤火取暖,官宦富贵人家烤木炭,用的是高级炉具,有些外表还鎏金错银,或施以珐琅彩,除实用功能外,作为艺术品欣赏也很舒展大气;乡野之家多以木块、树枝、杂草树叶生火,用的是土炉、火盆、火塘之类简易炉具。


烤火,不仅可烧木材、树叶、木炭,还可以干牛粪作柴点燃取暖。乡间常见的牛粪不仅是优质的农家肥,将它晒干了,一块块的干牛粪还是烧火做饭取暖的绝好材料。


 “松风溜溜作春寒,伴我饥肠响夜阑。牛粪火中烧芋子,山人更吃懒残残。”大文学家和美食家苏轼在《除夕访子野食烧芋戏作》中,描写的美食牛粪芋子,让人垂涎欲滴。


图片


懒瓒和尚是南宋时期的高僧,他不仅佛法精深,和苏轼一样,非常热爱美食。有一次,他用牛粪烤芋头,分给隐士们吃。烤出来的芋头香喷喷,他还预言这位隐士将来能当上宰相。


古人喜欢用粪火烤芋头,主要是因为动物粪便经过消化和干燥后味道淡,易燃且火温适中,不会把食物烤糊。这种烹饪方式不仅简单实用,还能让食物保持原汁原味,体现了古人睿智的生活方式‌。


“你家冬天现在卧室里还用火盆吗?你吃过牛粪烤芋头吗?”属于吃货的我忍不住问菊姐。


“吃过啊,很香甜,今年过年回老家,我让老爸烤给你们吃哦。我家冬天一直用火盆,小时候一直以为一盆火盆不用加火,就可以温暖一个晚上。长大后才知道,原来曾经有多少个寒冷的冬夜,父亲都会悄悄起来,给我们屋子里的火盆添加炭火。”菊姐说到后面语气变得有些哽咽。


图片


最深情的爱藏于平常之处,最真实的幸福藏于日常细节处,还有冬日那盆永不会熄灭火焰的简单满足。


最拙朴的取暖物件

却在每一个寒冷的夜晚

让人如沐冬阳,顿生暖意

每一缕温暖都是家的味道


如今,火盆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但那段与家人相伴取暖的日子

永远都是心中

最温暖、最珍贵的记忆


你冬日的取暖神器是什么呢?

快来分享一下


图片



《夜读》栏目期待更多“笔杆子”加入


如果你喜欢夜阑挑灯、落笔添香,如果你恰好有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心得想与大家交流,如果你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欢迎你成为“夜读”的分享人。


征稿邮箱:hangzhoufabu@qq.com。


来源/邮箱投稿

文字/包学军

编辑/毛梦莹

责编/曹姣娜、谢俊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