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苏联最高领导中的一个特例。
他是唯一出身克可勃、却最不遭人诟病的一个。
苏联解体后,他也是第一个被立碑的原苏联领导人。
甚至有人说,如果他能多活几年,苏联也许就不会走向解体。
此人正是执政仅15个月的尤里·安德罗波夫。
他到底有什么能力?
如果给他时间,真的能救活苏联吗?
克格勃头子
说到安德罗波夫,就必须提到“克格勃”——那个神秘、令人毛骨悚然的间谍组织。
或许很多人第一次了解这个组织,是来自出身于克格勃的普京。
其铁血手腕与权谋斗争,无不体现了克格勃的间谍风范。
而安德罗波夫,可以说是普京的偶像。
他不仅掌控了克格勃15年之久,还一手把它从惩罚机关变成世界上最庞大的情报机关,成为苏联的形象代言人。
只是比起这个组织,安德罗波夫这个人似乎更加神秘。
仅从表面上看,他和克格勃总头目完全八竿子打不着。
安德罗波夫和历任苏联领导人一样,出身都不好。
1914年,他出生在边疆区的一个贫穷工人家庭,幼年丧父,十来岁就开始打工。
小小年纪吃尽了苦头,身体也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而孱弱,患上糖尿病。
因此,22岁那年,其被免除了兵役。
这也导致后来,他只能在苏德战争中打打游击,无法深入敌后建奇功。
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安德罗波夫将来上位。
毕竟,他能接掌苏联,更多是前领导勃列日涅夫的青睐。
勃列日涅夫有个“勋章帝”称号,共获得苏联勋章15枚、奖章18枚,外国勋章42枚、奖章29枚。
此举直接打破1991年版吉尼斯世界纪录。
可实际上,他文化极低,又极其爱慕虚荣,不会治理国家,连演讲稿都要秘书代笔。
推翻赫鲁晓夫不久,勃列日涅夫出访罗马尼亚,打算和二战故友叙旧畅饮。
奈何,他不知道该在官方场合说些什么,便把祝酒词交给了时任苏共中央书记的安德罗波夫准备。
安德罗波夫虽然出身贫寒,身体也不行,但天赋惊人,记忆力过人。
他几乎能逐字逐句地复述刚看完的百页文字,并且非常喜欢文学,写得一手好文章。
当时,其为勃列日涅夫撰写了一篇极为华美的祝酒词。
从此,安德罗波夫在勃列日涅夫心中以及苏共的地位飞速上升。
1967年,勃列日涅夫把克格勃交给他。
原本,他是为了加强党对这个组织的监督,安德罗波夫却把它推向了一个令人胆寒的巅峰。
这个看起来一身书卷气的文雅病秧子,实际上个性鲜明,处事谨慎,手段强硬。
他书房里挂的画像不是马列,更不是老勃列日涅夫,而是克格勃的老祖宗捷尔任斯基。
他崇拜捷尔任斯基,全身心投入、手把手过问克格勃事业。
就这样,在其领导下,克格勃茁壮成长。
扩编人员、扩大活动、加强对外刺探和对内控制、建立和接管了大批精神病院,以及大名鼎鼎的克格勃第五局。
当时的苏联有一则政治笑话。
问:苏联哪座建筑物最高?
答:位于捷尔任斯基广场上的神秘的安德罗波夫克格勃大厦地下室。
因为从那里可以观察苏联每个家庭、每个角落的动静。
1982年,勃列日涅夫病逝,安德罗波夫全票通过,接任苏联最高领导人。
只不过,当时各方势力尤其是勃列日涅夫的利益集团,都只是觉得安德罗波夫有着“短命鬼”的身体,为人又谦和得体,这样一个人不会对他们的利益造成威胁。
然而,他们似乎都忘记了,安德罗波夫还是驻匈牙利大使时的一件事。
1956年,匈牙利爆发起义,他毫不犹豫强势镇压。
等到起义失败,纠察队队长科帕奇被押到苏联大使馆。
安德罗波夫不仅笑容可掬地用茶点招待了他,还建议他到新政府任职。
可结果是,科帕奇一出大使馆,就被押送监狱,在冰冷的铁窗之下度过了七年暗无天日的生活。
如今,黑色幽默再度于苏联上演。
让众人“放心”的安德罗波夫,大举改革三板斧,每一斧头都又刚又猛,叫人充分见识到前克格勃头子的雷厉风行。
厉行改革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最大的特点便是腐败,特权阶级已经猖狂到天怒人怨的地步。
贪污盗窃、行贿受贿等歪风邪气盛行,顽固的官僚主义作风之下效率极其低下,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近乎停滞。
1982年,苏联的经济增长是二战结束以来最低。
国民收入仅增长 2%,工业总产值完成不到计划的60%,农业连续第四年歉收。
经济恶化的同时,苏联的科技降为二流,对东欧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弱。
再加上,苏共的信仰已经完全变了质,整个苏联死气沉沉。
安德罗波夫是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
他上台后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使苏联重新焕发生机、继续当世界的超级大国。
在沉疴难治的颓势面前,他只用了15个月的时间,就一度打破苏联的停滞, 给其注入活力。
安德罗波夫的一把斧头,将矛头直指官僚政权。
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腐肃贪运动席卷了全国。
他利用领导克格勃的权威与经验,“以霸道行王道”,只一年时间就撤换了近百名高级干部、近三分之一的州级领导人。
勃列日涅夫利益集团更是首当其冲。
其女婿、心腹内务部长、多名出生地与曾经领地的党政要员,都被撤职或关押、枪毙。
这是苏联有史以来,政治监狱首次塞满了腐败官僚。
此举让人民拍手相庆,极大地缓和了人民与政府的矛盾。
更难得的是,安德罗波夫本人非常反对奢侈豪华,不搞特权。
同那些高级干部一样,他仅住在一套四居室,月薪也和其他中央政治局委员一样。
与此同时,他还省吃俭用,经常自己掏钱给孤儿院捐衣服。
这也就是苏联解体后,楼墙上勃列日涅夫和契尔年科的纪念牌被人敲掉,而他的纪念牌安然无恙的原因。
安德罗波夫的第二板斧是加强劳动纪律,以此作为整顿经济的大前提。
当时的苏联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劳动纪律涣散、工作效率低下、酗酒、盗窃等问题十分普遍。
安德罗波夫一方面控制酗酒,另一方面搬出“克格勃”模式,对苏联社会大力监督,派出纠察队搜捕检查在上班时间闲逛的人。
而其第三板斧,则是改革长期停滞的计划经济体制。
彼时,安德罗波夫推行家庭承包制,鼓励多劳多得;在工业和建筑业中推广承包作业队;扩大国营和集体企业的自主权。
这一系列厉行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只一年,苏联工业产值就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农业产值增长5%,劳动生产率提高3.5%,市场供应与人民收入都有了较明显的增长。
只可惜,1984年,苏联的希望刚刚升起,就因为安德罗波夫的病逝而终止。
后任继承者不管是契尔年科,还是戈尔巴乔夫,都没有延续他的政策。
苏联政权在安德罗波夫死后7年,走向崩溃。
很多人都认为,如果他能再活久一点,让改革充分生效,苏联也许就能挽回解体的悲剧。
事实果真如此吗?
他救不了苏联
无数人会为安德罗波夫的壮志未酬,扼腕叹息。
他的改革也的确改善了苏联的局面。
但这之中,其同时惹来不少非议。
比如,他虽然毫不手软撤职了一批官员,但用克格勃干部取而代之。
如果一直让克格勃掌握国家权力,凌驾于苏共之上,无疑会酿成另一场劫难。
还有用克格勃那一套监管社会,“加强社会主义纪律”,这种不近人情甚至说有辱人格的管理方式,如果长期执行反而会动摇人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
就算认为这是在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手段,那么安德罗波夫对持不同政见者的斗争,也非常受人诟病。
再者,安德罗波夫的冷战思维非常之浓重。
这一点,从他病重宁死,也不找西方名医会诊就能窥见一二。
这些做法都不利于苏联社会的稳定发展。
安德罗波夫在为苏联松绑的同时,也为其戴上了新的枷锁。
更何况,他在苏共中央并没有一个拥有共同改革目标的领导班子。
没有真正的思想解放,光靠他单打独斗,也不是长久之计。
除了个人的局限,最重要的是,当时的苏联许多弊病已经积重难返。
不管是改革政治,还是经济,可以说难如登天。
别看安德罗波夫的改革得到了很多认可和支持,但其实并没有解决深层次的问题。
如政府与人民的矛盾、民族矛盾、经济体制的僵化、对外冷战的消耗,以及最重要的:信仰的崩塌。
要知道,苏联解体是几代领导人错误累积的结果。
诚然,他再继续执政,或许能让病入膏肓的苏联多苟延残喘几年。
但要说其能改变苏联解体,大概有些不切实际。
更何况,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办法改变会悔恨。
后人能做的,只能是以史为鉴,吸取经验创造更好的未来。
参考资料
吴跃农.安德罗波夫和他的“改革三板斧”[J].同舟共进,2009,(06):45-47.
李燕,粟瑞雪.瓦·伊·茹科夫院士评安德罗波夫及其执政时期[J].西伯利亚研究,2013,40(03):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