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95

评论

83

94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乌克兰内外交困,欧盟联军比美国援助更重要

文章提要:

俄乌冲突进入第四年,俄乌战局日益向对乌不利方向倾斜,特朗普执政后推动对俄罗斯缓和,其对冲突“求停心切”背后有更深的重塑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和国内政治博弈考量。然而,美俄双方对解决冲突共识还需面临来自欧洲、乌克兰乃至美俄国内的因素阻碍,俄乌冲突迈入“边打边谈”新阶段同时,欧洲能否独立为乌克兰组建一支安全保障部队以确保各方最终让步,将成为俄乌冲突走向和解局的关键。

本文独家发布于腾讯新闻。作者王思羽,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长期聚焦欧洲安全与军事国防、军民两用技术与战略科技发展等领域问题,并从事相关研究和智库决策咨询工作。

图片


以下为正文:

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乌克兰危机升级。回望危机爆发三年来,俄乌战局日益向乌克兰不利的方向倾斜,特朗普当选对俄乌冲突进程产生骤变影响,大国关系与全球地缘政治格局进入新的变化调整期,美欧之间的裂痕导致了北大西洋安全结构的深度变化,俄乌冲突再次牵动整个世界格局进入新拐点。

一、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军事掰腕已进入显著的“一强一弱、一进一退”的分水岭

在俄乌冲突进入第四年后,俄罗斯和乌克兰在战场上的军事主动权差异日益显著。一方面,乌克兰武装部队尽管在2024年下半年攻入了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但投入该地区的乌克兰精锐力量在为期半年的持续消耗战中伤亡惨重、士气低落,在东部的顿涅茨克、哈尔科夫、卢甘斯克州多条战线上面临愈来愈显著的被动防御压力。

另一方面,俄罗斯军队凭借更强的人力和国防军工资源优势,于2025年2月再度攻入乌克兰苏梅州东北部,对驻守库尔斯克苏贾的乌军后方通道构成威胁。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的坦克与摩托化机动部队于同一时间绕过了乌军在顿涅茨克东部的筑垒区,首度突入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东南部(新西尔卡大区北部)和新切列图瓦泰东部,进一步威胁乌克兰在东部防御集团的后方联勤保障生命线。

图片

(截至当地时间2025年2月23日,俄罗斯已经控制了乌克兰18%的领土)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军事掰腕已进入显著的“一强一弱、一进一退”的分水岭,随着俄罗斯逐步适应对乌克兰的持久战、消耗战环境与节奏,俄罗斯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已开始借助其人力与军工产能优势,将原先的僵持拉锯模式扭转为“积小胜为大胜”逐步蚕食、多点突破的全面转进,虽然俄罗斯军事力量尚无法对乌克兰部队形成“摧枯拉朽”式的整建制、大规模围歼战,但俄罗斯仍可以通过以局部高烈度、重点区域持续轮战的方式获取总体优势。

在库尔斯克方向,俄军第76空降师、第106空降师重新抵达俄乌国际边境线,占领了切尔卡斯卡亚科诺佩尔卡和列别捷夫卡部分区域,并正在向苏梅州东北部的朱拉夫卡附近进攻,迫使乌克兰不得不从东部战线抽调精锐兵力重新向H07尤纳基夫卡-苏贾公路集结,以保卫在库尔斯克防御部队的后勤通道。

在哈尔科夫方向,俄军继续对哈尔科夫市北部的雷普齐与沃夫昌斯克保持进攻压力,以确保乌克兰无法从该区域抽调力量填补其他战线。在最为激烈和胶着的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俄军继续向卢甘斯克州的莱曼防线发动进攻,在顿涅茨克的托列茨克、波克罗夫斯克南部和东南部的每个阵地施加进攻压力,并不断取得战术性小胜。此外,俄罗斯军队朝着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新西尔卡大区方向组织进攻,虽然未取得显著进展,但证明部分俄军已经绕开了乌克兰在顿涅茨克州波克罗夫斯克和库拉霍沃的筑垒防线,朝着更加纵深的乌克兰后方展开突袭,并对新的区域构成威胁。

在获得军事进取的同时,俄罗斯在强化其国内动员和军队建设能力,并不断推出更加实用和低廉的技术以适应高消耗的持久战环境,包括引进技术创新来优化和翻新在乌克兰使用的旧系统。总体来看,俄罗斯已经开始掌握对乌克兰军事冲突的主动权和主导权,乌克兰不得不被迫削弱整个东部100公里长的战线防御,以便强化在库尔斯克筹码上的继续押注,这导致乌克兰正逐步丢失其东部宝贵的坚固筑垒线,对整体军事防御能力和部队士气构成负面影响,乌克兰与俄罗斯各自手中的军事筹码正变得愈加不对等。

二、特朗普的“越顶外交”压力使乌克兰陷入开战以来前所未有的国际政治困境

在政治博弈上,美国对乌克兰的重要支持因特朗普第二次入主白宫出现了政治整体风向的骤变,随着2月17日美俄双方高级代表团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就解决俄乌冲突谈判磋商议程和美俄首脑会晤达成一致,美俄关系出现“破冰”缓和趋向,特朗普的“越顶外交”压力使本就面临军事失利的乌克兰陷入开战以来前所未有的国际政治困境。乌克兰外交部长安德烈·西比哈于2月23日在基辅公开表示,乌克兰计划在今年以“公正的和平方式”结束战争,似乎象征着乌克兰对美俄双向压力的一种非直接式回应。总体来看,俄乌之间的止战与和平虽尚未出现,但这场冲突的走向似乎已经进入了新的关键拐点。

图片

(当地时间2025年2月23日,荷兰阿姆斯特丹,数千名乌克兰民众、支持者和乌克兰士兵聚集一堂,呼吁社会结束战争,并表示乌克兰需要支持。)

      

在美国采取“越顶外交”施压后,欧洲“独木难支”对乌克兰援助支持,很难在短期内在防务自主和援乌问题上做出快速、全面的反应。在2025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作为特朗普的代表,美国防长皮特·赫格塞思与副总统万斯放出了“离欧弃乌”信号,促使欧洲领导人在新的骤变局面下,不得不重新整合共识和资源以尝试建立新的统一战线。但根据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2008年《里斯本条约》,欧盟拥有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规范性约束,欧盟成员国需要在重大外交和安全问题上以一致投票的方式进行共识统一,并采取共同立场和联合行动。

欧洲各国领导人在2月17日的多边会晤中,对几十年来美欧安全关系骤变的反应各不相同,未能就是否向乌克兰派遣军队,以及如何向基辅提供安全保障来维护可能达成的和平协议等复杂问题达成一致。德国、意大利都以模棱两可的态度否定了短期内向乌克兰部署地面安全保障部队的可能性,而一直自称是乌克兰最强有力伙伴的波兰则以保卫边境而反对出兵计划,丹麦、荷兰等国则强调在出兵计划之前还有“很多很多”事情需要澄清,欧洲陷入了“口号一致”下的集体行动困境,其内部共识一致原则放大了布鲁塞尔在安全和防务战略自主问题上的众口难调弱点。在欧洲陷入统一决策和部署低效的困境时,英国虽愿意主导向乌克兰部署多边安全保障部队计划,并拉拢法国和瑞典一同拟定合适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计划,但其一个重要预设前提仍是美国能够为该行动提供基础性“安全托底”,以便安全保障部队在乌克兰的远征部署能够在美国军力的威慑保护伞下实施。

这足以证明,自1945年以来,美国一直是欧洲大陆安全的中坚力量,这一情况至今未曾发生改变,即使欧洲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国防战略自主计划,但布鲁塞尔目前仍无法真正脱离对美国军用航空器、反导系统、自行火炮及其弹药在内军工供应体系的依赖,更无法在脱离美国联合作战体系和联勤保障资源的情况下,独立开展风险较大的大型军事远征行动。欧洲向军事和安全独当一面的转型,尚需时间周期,在当前情况下与美国切割原有的“安全依附”关系也很难实现。

三、特朗普为何着急“终结”俄乌冲突?意在以欧制俄、转进亚太

图片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俄乌冲突问题上“求停心切”,其深层考量共有三个方面:

1、特朗普认为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角色是采取债权人和主导者,启动美俄谈判是俄乌冲突进入政治解决进程的基础,而美国长期以来在俄乌冲突问题和欧洲安全上付出最多,欧洲和乌克兰有责任对美国认定的方式进行的妥协性偿还。

2、特朗普需要快速兑现其竞选期间扬言要在24小时内解决俄乌冲突问题的承诺,以确保选民对美国共和党支持率的基本盘,以此继续赢得2025年底的美国众议院选举,使共和党牢牢把控参众两院和政府,防止民主党重新成为众议院多数党而对其政策进行掣肘。

3、尽快重塑美国的全球地缘战略处境和布局,使美国能够快速从欧洲安全义务中抽身,对美国在俄乌冲突的援助支持政策进行止损,以便其全面转进印太地区。

总体来看,特朗普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对俄罗斯做出妥协和让步仅仅是其拟定的对俄关系策略一部分,其目标是通过两国外交和安全领域“破冰”,逐步恢复美俄之间在军事、外交、安全情报、商业领域的高层对话和磋商。其中,包括与俄罗斯商议讨论未来欧洲的新安全架构问题,以及美俄重启在核武库与战略武器的军备控制与削减计划,以便美国能够从欧洲新安全架构预设中降低投入成本,并通过对核力量支出的“腾笼换鸟”为其在军用人工智能、太空武器、激光反导技术等方面腾挪开支。

四、俄乌双方担心美国口惠而实不至,和平局势仍不明朗

图片

美俄双边达成解决俄乌冲突的初步共识后,俄乌冲突距离真正止战和平局面仍有一系列阻碍,谈判周期跨度与和平前景尚不明朗。对于俄乌双方来说,美国对于和平谈判并未释出有足够诱惑力的条件。

1、在经济制裁问题上,美国尚未在俄罗斯最关心的制裁问题上展现出行动决心和诚意。特朗普及其幕僚们至今为止对俄罗斯释放的妥协与缓和信号仍停留在“雷声大雨点小,口惠而实不至”层面。有鉴于特朗普上一任期不仅未能缓解美国对俄罗斯“长臂管辖”力度,反而扩大了制裁清单和覆盖领域,俄罗斯精英系统目前仍然对“美国诚意”存有疑虑。

2、在军事部署上,俄罗斯与乌克兰及其欧洲盟友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俄罗斯反对北约成员国以任何形式向乌克兰派遣驻军并提供安全保障,因此要求在和平计划中必须纳入“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要求,但这一要求与乌克兰、欧洲预设的俄乌和平谈判基础框架存在根本性矛盾。在乌克兰、法国、英国和其他欧洲主要国家坚持将基辅获得安全保障为停战前提的基础预设条件下,美国的政治外交施压和俄罗斯的军事战场施压未必能够在短期内消解乌克兰对俄罗斯的军事斗争意志,也无法使美国从欧洲安全事务中快速地战略抽身。

3、除了军事问题及外交问题,美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国内都存在停战阻碍因素。美国国内的反俄力量及其影响力仍不容小觑;俄罗斯国家尚处于战争经济状态,该国从战时经济向和平发展模式的反向过渡尚需时间周期,且正在取得更多战场主动权,俄罗斯精英群体中尚有部分“不急于停战”声音;乌克兰国内民调显示,有超过4/5的受访者反对在当前美国单方面开出的停战条件下被迫让步妥协,除了乌克兰同意或签署停战协议必须经过该国立法机构最高达拉表决同意,还有乌克兰庞大的武装部队军人群体对妥协停火的态度尚未明晰。

在三国均存在反对妥协和停战声浪的情况下,各自为停火而谈判让步的空间均受到了一定限制。俄乌冲突虽在第四个年头迎来了些许和平曙光,但是在当前条件下,这场危机尚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化解,而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前线的战火和厮杀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停歇。

展望第四年,俄乌冲突将迈入“边打边谈”的新阶段。在该阶段当中,战场的主动权至关重要,俄乌双方都要通过争夺战场优势与主动权以增加谈判政治筹码。而对于乌克兰来说,如何保住美国和欧洲盟友的支持,对其在战场上的持久力、主动权尤为重要。既要面对特朗普咄咄逼人的“越顶外交”行为,又要顾及乌克兰国内民众反对一味妥协和“投降”声浪,泽连斯基正陷入内外交困局面。而在特朗普任命的俄乌冲突谈判特使凯洛格预先公开的“欧洲以维和部队拒止”的对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预设条件几乎被推翻后,欧洲能否独立为乌克兰提供一支安全保障部队以确保各方最终让步,将成为俄乌冲突走向和解局关键。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