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惠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目前,惠东县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惠东渔歌),省级项目6个,市级项目17个,县级项目35个。全县上下的非遗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惠东县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还存在非遗资源挖掘不够深入、非遗传承人才匮乏、非遗在生产生活中的利用水平较低、宣传普及力度不够等问题。
2月26日,在政协第十一届惠东县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惠东县政协科教文卫体与文史委员会带来了《关于进一步保护和传承惠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非遗赋能“百千万工程”的建议》。
惠东县政协科教文卫体与文史委员会认为,保护和传承好惠东非遗,对于延续惠东文脉、建设文化强县,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议成立专门的非遗普查队伍,查阅历史文献,采取走访民间艺人等方法,建立非遗项目申报和认定机制,继续完善非遗名录,确保有价值的非遗项目得到及时认定和保护。通过举办非遗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等非遗主题宣传,展示非遗魅力;积极打造惠东县特色非遗品牌,不断丰富惠东非遗项目文化内涵,吸引更多游客与投资者关注。
同时,惠东县政协科教文卫体与文史委员会建议,落实适度的补贴激励机制,完善传承人制度,通过举办非遗技艺培训班等形式,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展示和传授技艺的平台;运用非遗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将非遗内容更多融入中小学校的德育、体育、美育课程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非遗传承故事。
此外,建议各级各部门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因地制宜推进非遗“三化”,让“百千万工程”成为惠东非遗“传下去、活起来”的坚实载体,让惠东非遗成为“百千万工程”的鲜活血液;文化部门积极鼓励有关人士探索非遗创新,力促非遗时尚化;镇村风貌建设部门结合美丽圩镇“七个一”和美丽村庄“六个一”建设,力促非遗景观化;工业、商务等强化对非遗技艺产品行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支持其做强做大,力促非遗生活化;鼓励惠东产品外包装和惠东宣传资料尽量融入惠东非遗元素,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以非遗元素发展旅游或生产,力争实现“惠东非遗有产业”“惠东产业有非遗”。
文、图|记者 杨锦强 通讯员 惠东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