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东兰:紧扣产业布局 守好“生态饭碗”

本报记者 蒙茜 通讯员 韩直浩

春风拂过红水河畔,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万亩富硒梯田泛起新绿,百亩中药材基地育苗正忙。东兰县公安局紧扣“富硒农业+中药材”双轮驱动的产业布局,将警务服务延伸至产业链条,通过科技赋能、品牌保护、风险防控三大举措,为乡村振兴注入平安动能。

“包装印有‘东兰墨米’地理标志的,必须查验企业授权证书!”2月14日,东兰县公安局民警在隘洞镇物流集散中心开展突击检查。针对东兰墨米、墨米酒等多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东兰县公安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品牌保护直通车”机制,在全县多家龙头企业设立警企联络站,严打制假售假、商标侵权等行为。春耕以来,东兰县公安局已开展专项巡查23次,有力守护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安全。

“无人机升空后,梯田灌溉沟渠堵塞点看得一清二楚!”2月18日,东兰县公安局东院派出所民警操作警用无人机巡查时,发现纳亮村两处引水渠被枯枝堵塞,立即联系驻村工作队疏通,保障了100余亩富硒稻田及时灌溉。针对山区耕地分散、人力巡防难度大的特点,东兰公安启用“科技助农”模式,在14个乡镇部署警用无人机巡田,实时监测农田水利设施、农资存放点安全,同时对36处中药材种植基地、育苗大棚实施电子围栏预警。春耕以来,东兰公安通过科技手段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13处,找回走失耕牛5头。

在三石镇千亩油茶种植基地,民警黄文远举着喇叭用壮语喊话:“种植油茶苗每亩政府补贴1200元至2000元不等,要求转账收费的都是骗子!”

针对“合作社+农户”“基地+农户”等联营模式中的风险点,东兰公安梳理出土地流转诈骗、假技术员下乡等7类涉农骗局,制作壮汉双语防骗宣传顺口溜,组织民警深入大小村屯开展靶向宣传。今年以来,全局共开展反诈宣传活动80余次,辐射群众1.5万余人次,全力守好群众“钱袋子”。

此外,东兰公安还创新“产业警务顾问”制度,选派14名懂产业、熟政策的民警进驻重点农业项目,协助解决用工纠纷、水源分配等问题,推动全县新增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带动300余名脱贫户就业。

“我们正推动‘田间警务’向‘产业链警务’升级,持续深化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科技警务,让‘公安护航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生产力,守护好东兰的‘生态饭碗’。”东兰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韦明说。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59
轻松学会100以内加减法,找对学习方法,你家孩子也是小神童!
广告豌豆数学思维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