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1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AI重构ESG能源革命新范式,中国锚定全球碳中和话语权

AI划重点 · 全文约1614字,阅读需5分钟

1.华夏时报社主办的“华夏-Wind ESG新引擎指数”发布暨双碳能源高质量发展沙龙于2月25日在北京圆满落幕。

2.该指数旨在通过科学评估企业ESG表现,引导资本流向更具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企业,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3.会上,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ESG理念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中的重要作用。

4.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ESG标准差异显著,缺乏统一性,中国在研究西方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ESG标准。

5.专家认为,AI赋能能源行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如基础工作能帮你完成,但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类。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何一华 李未来 北京报道

2月25日,由华夏时报社主办的“华夏-Wind ESG新引擎指数”发布暨双碳能源高质量发展沙龙在北京圆满落幕。

本次活动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同探讨ESG理念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中的重要作用,并见证了“华夏-Wind ESG新引擎指数”的正式发布。该指数旨在通过科学评估企业ESG表现,引导资本流向更具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企业,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会上,在华夏时报能源部主编李未来的主持下,海南山海道同气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国务院国资委机研院企业社会责任ESG促进中心欧洲部部长吕彦科、通威股份碳&ESG高级经理曾钰涵、北京能景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讲师朱云翔和北京中经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子民就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有望引领国际市场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下,ESG已成为衡量企业责任与长期价值的关键指标。然而,长期以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ESG标准差异显著,缺乏统一性,这使得大量组织在科学衡量、披露和改进ESG绩效时面临挑战。

记者了解到,ESG的起源实际上是基于联合国的倡议。2004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邀请50家顶级投资机构,联合国际金融组织和瑞士政府探讨ESG与金融投资融合的议题。2005年,ESG概念首次被提出。

吕彦科表示,欧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自己的ESG标准,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标准,由于是在联合国倡议下各个区域国家独立研究,因此标准并不统一。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则是在研究西方标准的基础上,再建立自己的标准。

但是近两个月,国际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ESG标准有望引领全球。

“随着全球ESG退潮,在未来3到5年中,我觉得全球的趋势是中国会引领未来的数据市场,就是我们先学习西方,然后再结合我们中国社会的特点,最后引领全球ESG标准。”吕彦科表示。

新能源在转型以及推动全社会ESG发展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落实到企业层面,通威股份作为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在ESG构建方面又是怎么做的?

曾钰涵指出,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改变,对于中国企业来说,ESG是一个必选项。站在通威股份的角度,ESG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含义就是企业在追求商业发展的同时,也承担环境保护和对社会贡献的责任,追求的是企业对于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的价值体现。

曾钰涵表示,在通威股份43年的发展历程中,ESG理念与企业文化、企业价值是高度契合的。今年也是通威股份第5年来发布ESG报告,公司也会将企业财务比较重要性的一些指标纳入到ESG报告中来,希望通过这样的措施和手段,让企业做出对社会、环境、公司治理等更为有益的一些决策。

AI赋能能源行业

在过去的一年里,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态势波澜壮阔却又暗流涌动。光伏、风电等领域一路高歌猛进,装机量持续攀升,不断刷新纪录,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进程中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然而,伴随而来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内卷”现象愈演愈烈,行业自律成为2024年行业关键词,新能源遇到了困境,也需要走出困境。

与此同时,2025春节过后,DeepSeek和人形机器人成为热点,那么AI能否为能源行业进行赋能?

对此,任子民深有感触,“如果DeepSeek运用到能源行业中去,由于算力可以无限次增加,那我们就可以通过制定科学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向上游追溯碳足迹,为未来清洁能源的发展做出贡献。”

朱云翔坦言,“以前在做水电的时候,我们一直想做一套系统研究出一套参数,当某一些参数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够对应的就判断机组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从而实现智能检修,结果发现不行。”

AI的出现则有望改变这种情况,朱云翔表示,如果现在把DeepSeek这种人工智能的高效率加入进去,但是也要基于行业本身要有大量的样本,这样的话,我觉得是看到了实践的一种可能性,那么一旦实现以后,对电厂的这种能源行业的管理,也是一种颠覆,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吕彦科认为,从人工智能这个角度来讲,对于能源行业,一方面会有一些方向性启发,另一方面确实能提高工作效率,比如说一些基础工作能帮你完成。但是也要认识到,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类。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