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游泳的视频并不罕见:
此外,如果鸡从小在有水源的环境中长大,它们可能会更习惯于水,可能表现出更愿意游泳的行为。不过总体来说,这种行为在鸡群中并不常见。
更多时候,鸡游泳的情况都出现在儿童泳池。
加上刚好天气炎热,有降温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了鸡游泳的概率。
但毕竟不像鸭子,鸡的羽毛不太防水。
下图是鸭的尾脂腺(Uropygial Gland)解剖,分为左右叶(RL: right lobe;LL: left lobe)和连接的峡部(I: isthmus)。
可以看到顶部有两簇羽毛丛,这些绒毛状羽毛(downy feathers)围绕腺体开口,帮助储存和分配油脂以防水羽毛[1]。
A鸭的尾脂腺,B鸽子的。
最显著的区别,鸭的腺体开口周围有双簇绒毛,但鸽没有此特征[2]。
下面是鸡的,它的和鸽子的差不多:
肉眼可见的,鸡尾脂腺的结构和功能与鸭子等水禽的尾脂腺有显著差异,少了绒毛状羽毛,这导致鸡的羽毛无法像鸭子那样实现有效的防水。
找不到鸡的尾脂腺解剖图,看看鸽子的吧(差不大)……和前面鸭子的比,腺体组织较平坦、简单,体积和功能性远低于鸭,说明尾脂腺在鸽中退化或功能有限。
一句话,鸡没有类似鸭的发达尾脂腺和羽毛丛。
而且鸡的羽毛结构松散,容易吸水,一旦羽毛湿透,体重增加会使其难以保持浮力,长时间在水中有下沉风险。所以没几分钟就得上岸了。
而且游泳不能光靠浮着,还得动起来。这就不得不提到鸡的另一个明显劣势了,那就是脚掌。
鸭子的脚掌有蹼,呈三角形。而鸡的脚掌通常由4个分离的脚趾组成,无蹼。很明显,鸭掌要比鸡爪大很多。这意味着游泳推力差别很大。
已知推力是脚掌划水时对水的反作用力,取决于推动的水的质量和加速度。而推动水的质量又等于水的密度乘以被推动的水体积;推动水的体积又和脚掌面积和划水深度成正比。可见推动水的动力和脚掌面积有关。
加上鸡的脚趾是分离的,实际划水时并非所有脚趾同时有效接触水面,可能进一步降低有效面积。相比之下,鸭子通过蹼足高效地推动大量水流,而鸡的推水效率低,只能依靠快速摆动来弥补[3]。
还有一点,那就是鸭的身体更流线型,进一步减少了下水阻力。
当然,鸡的自身还是有一些游泳的优势的,比如作为禽类的它,拥有空心骨骼,增加了一些浮力。
所以,鸡可以游泳但不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