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遭遇婚外激情的女人而言,爱情与家庭,哪个重要?
《安娜卡列尼娜》女主选择了爱情,结局是卧轨自杀;《廊桥遗梦》女主弗朗西斯卡选择家庭,等到老公情人都死了,她还活得好好的,最终寿终正寝在自家厨房。
那么安娜为什么宁可没名没分跟着渥伦斯基,也不愿意留在她那个安稳富足的体面家庭?《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创作于19世纪后半期,当时俄国整个社会由古老守旧的封建社会向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急剧转变,新兴资产阶级人文思想的启蒙使得人们开始追求人性解放,追求恋爱婚姻自由。很明显安娜受到了新思想影响但又缺乏辨别能力,所以她对爱情有一种飞蛾扑火式的渴望,然而完全没有考虑到要付出的代价,或者她认为爱情重于一切,包括自己的名誉和儿子。但她很快遭受反噬,毕竟爱情这玩意儿飘飘忽忽,并没有强大到可以抵御一切艰难烦恼,也无法保证永远不变。
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农妇弗朗西斯卡,她自然比古代俄国妇女懂得爱情的意义,爱情可以用来享受、品鉴,但不能用来当做全世界,作为一名45岁的中年主妇,弗朗西斯卡太明白稳定的生活比流浪的爱情靠谱多了。
对弗朗西斯卡而言,情人罗伯特金凯就像是骑着彗星尾巴到来的豹子一般,他腼腆又激烈,唤醒了被二十年岁月平淡了婚姻的农妇心里的小公举,所以她可以趁着家人外出,同过路的摄影师罗伯特金凯享受一场为期四天的婚外激情。
和罗伯特金凯的这场露水情缘,弗朗西斯卡是步步主动的一方。摄影师只是问个路,弗朗西斯卡主动提出带路,主动请他来家里喝杯冰的,还到桥上留纸条,邀请他来家里晚餐……嗯嗯她还特地跑去镇上商店买了件粉色袒胸连衣裙。
在弗朗西斯卡乏味的农妇生涯里,这四天如鲜花般热烈绽放。但是私奔?不存在的。她挥挥衣袖,就把这个阴沟里翻船的老男人甩了,不给他一片云彩,就是这么潇洒。
之后的岁月里,弗朗西斯卡一边如常过她平淡的婚姻生活,一边在心灵的秘密花园里回忆和罗伯特金凯之间的点点滴滴——他手背碰到她汗毛的触感,他们一起晚餐,在农场散步,谈论叶芝的诗,她提醒他注意脚底下牛粪。厨房里老旧的收音机流淌着音乐,他们相拥起舞,亲吻,做爱,他被蛊惑一般沉溺,她也是。
弗朗西斯卡余生活得很滋润,一边享受着家庭邻里的平淡嘈杂温馨温暖,一边念念不忘与情人罗伯特金凯的四日激情,硬生生把一辈子活出了别人两辈子的精彩。相比高段位的美国农妇弗朗西斯卡,那位俄国贵妇安娜卡列尼娜确实也只配去卧个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