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5

8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雾化吸入药物怎么选?多药联合雾化时如何安排顺序?

雾化吸入是一种以呼吸道和肺为靶器官的直接给药方法,具有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少、应用方便及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作为呼吸系统相关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 [1]


常用雾化吸入用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 ICS) 、 雾化吸入用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用祛痰药物等,不同的疾病如何选择雾化吸入治疗方案?有何注意事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常用雾化吸入药物


表 1 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2]

图片



雾化吸入药物联合方案


两联雾化:SABA + SAMA,ICS + SABA,ICS + SAMA,乙酰半胱氨酸 + ICS,乙酰半胱氨酸 + SAMA,乙酰半胱氨酸 + SABA;


三联雾化:ICS + SABA + SAMA,ICS + SABA + 乙酰半胱氨酸,ICS + SAMA + 乙酰酰半胱氨酸;


四联雾化:ICS + SABA + SAMA + 乙酰半胱氨酸。




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临床应用及推荐方案


❖ 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 


雾化吸入疗法往往适用于哮喘、慢阻肺病的急性期,在哮喘发作或慢阻肺病症状加重的初期, 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联合大剂量 ICS(2~4 倍基础剂量)可以替代或部分替代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有效控制症状;对于稳定期维持治疗,6 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一般选择预装药物的便携式吸入疗法,0~6 岁患儿因自主吸入剂配合能力有限,更适宜采用雾化吸入方式。若患者气道分泌物较多且粘稠时, 可联合雾化吸入祛痰药。


表 2  哮喘及慢阻肺病常用雾化吸入药物和推荐给药方案 [1,3]

图片


❖ 围手术期的气道管理


对于术后气道并发症的高危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包括: ①术前危险因素, 主要包括气道高反应性(AHR)、肺功能降低/通气功能障碍、黏液高分泌/痰液潴留、存在 AHR 或慢阻肺等气道基础疾病;②术中危险因素, 主要包括全麻手术、麻醉插管、机械通气和气管插管、及手术方式、时间和手术操作等;③术后危险因素, 主要包括长期卧床、麻醉苏醒时间长疼痛、痰潴留、引流管堵塞或不畅等。


表 3  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常用雾化吸入药物和推荐给药方案 [1,3]

图片


❖ 其他疾病


对于非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但有气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不一定都适用于雾化吸入治疗,需尽可能去除病因或原发疾病才可缓解。若因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症等原因导致的痰多且黏稠或不易咳出时,可使用雾化吸入祛痰药以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减少感染几率或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


表 4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常用雾化吸入药物和推荐给药方案 [1,3]

图片


雾化吸入药物的雾化顺序


❖ 吸入支气管扩张剂 + ICS 的方案


应在使用布地奈德前先使用支气管扩张剂,以便增加进入支气管树的吸入用布地奈德药量,提高疗效,在使用两种吸入剂之间应间隔几分钟 [4]


❖ 吸入支气管扩张剂 + ICS + 祛痰药的方案


先用支气管扩张剂(解除支气管痉挛),再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减轻粘膜水肿),最后应用乙酰半胱氨酸(降低痰的粘稠度、粘滞性将痰液排出)。
以上原则并非绝对,具体应根据病情变化、遵医嘱进行调整。




雾化吸入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表 5 雾化吸入相关药品不良反应及处理 [3]

图片


雾化吸入治疗的注意事项


1. 雾化吸入治疗前:治疗前 1 h 不应进食,清洁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残渣,以防雾化过程中气流刺激引起呕吐;不抹油性面膏,以免药物吸附在皮肤上。


2. 雾化吸入过程中:首选坐位、半坐卧位或侧卧位,或抬高头部并与胸部呈 30°,婴幼儿可取抱立位, 进行最佳呼吸方式 ( 嘴吸气,鼻呼气的方式缓慢深 呼吸) ;密切关注患者雾化过程中是否有频繁咳嗽、气促、心悸、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皮疹等不良反应。


3. 雾化吸入治疗后:及时进行面部清洁,若使用含有激素的雾化液,还应清洁口腔;雾化结束后需彻底清洗雾化装置、干燥保存、专人专用,并定期消毒。



征稿招募


丁香园呼吸时间长期征稿、兼职人才招募

稿费最高可达 1000 元

投稿邮箱:wangmeichao@dxy.cn





策划:超超
题图:站酷海洛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