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7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曾振中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亚马孙森林砍伐会导致降水出现“旱减雨增”的季节性逆转现象。这一发现破解了困扰学界数十年的气候谜题。3月6日,该项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发表。
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但其砍伐对气候的影响长期存在矛盾——为何存在局部地区砍伐后降水反而增加?团队历时五年攻关,通过升级气候模型并创新水汽追踪技术,终于找到答案。据研究团队介绍,雨季时森林破坏会加强大气水汽输送,导致降水增加2.2%;旱季则因地表水分蒸发减少,使降水下降3.9%。“就像空调在不同季节切换模式”,论文第一作者覃颖祚解释,“在亚马孙雨林,雨季降水主要靠海洋和大气远程输送水汽,毁林产生的热量反而加速了这种输送;旱季降水更多依赖本地森林蒸发的水分,砍树就等于切断了加湿器的水源。”
据悉,该成果支撑的气候模型和技术已应用于国内外多个生态保护项目,为人类守护“地球之肺”提供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