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在江苏代表团开放日上,记者获悉,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再传佳音,跃升一位至全国第二,综合评分较上年提高7.61分。这一显著成就的背后,是江苏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和发挥的引领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党组书记徐光辉表示,江苏作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新进步新成效的体现,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在国家科技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召开全省“新春第一会”进行部署推进,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江苏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首先,以高质量科技供给为融合基础。”徐光辉说,去年,省政府新设规模24.8亿元的基础研究专项资金,实体化运行省物理、应用数学、合成生物三个基础科学中心,并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特区”试点。同时,高标准推进苏州实验室建设,牵头建设4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居全国省份第一。此外,还与中国科学院共同筹建工业人工智能研究机构,根植“从0到1”的原创力策源力。
其次,以“1650”产业体系建设为融合主线。江苏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全国14.1%、全球4%,在光伏、动力电池等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去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增至14个,占全国近六分之一。江苏还推进“智改数转网联”,累计投入40.5亿元,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同时,围绕前沿科技和关键技术,两年组织实施460项科技攻关重点项目。
再者,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融合途径。江苏与教育部共建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连续两年举办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实现国内“985”高校、中国科学院应用类研究所与江苏市县合作的两个“全覆盖”。全国约三分之二的院士在江苏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最后,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夯实为融合关键。全省87%的研发投入来自企业,89%的专利授权由企业创造,80%的科技平台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在企业。江苏构建各类国家级平台与省内龙头(链主)企业“1+1+X”联合联动机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超5.7万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92.2%以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创板上市公司、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中国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均居全国前列。
徐光辉表示,江苏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不仅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也为全国科技创新格局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江苏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勇担使命,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而不懈努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徐媛园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