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运输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实体企业高效运转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在过去的2024年,中国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1700亿件,彰显行业强劲发展韧性,更蕴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生机。
“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完善跨境寄递物流体系,加强海外仓建设”“引导对外投资健康安全有序发展,强化法律、金融、物流等海外综合服务,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布局”“推进智慧海关建设与合作,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日前,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到了物流供应链的内容。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德国物流运输公司DHL快递中国区市场销售高级副总裁张浩接受了《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阐述了两会对物流运输业的指导意义、当前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全球贸易壁垒的挑战。
德国物流运输公司DHL快递中国区市场销售高级副总裁 张浩
韧性与活力是中国外贸的特点
历届两会和《政府工作报告》都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尤其是那些已经在华深耕多年的外企,DHL也是其中之一。张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家国际物流企业,DHL尤为关注外贸主题的政策。多年来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这给外资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对于DHL等物流公司来说,在宏观层面一系列稳外资、稳外贸政策之下,中国政府也给出了包括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培育数字贸易等新的增长点,以及高质量办好进博会、广交会等重大展会等实质性支持。
“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中国外贸展现出了韧性与蓬勃的活力,连续多年稳中有升,并由此带来了更多的国际物流需求,为国际物流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受益于此,DHL快递在华业务也稳步发展,当前业绩总体平稳,符合发展预期。”张浩表示。
“放眼全球市场,全球化、数字化、电子商务和可持续是未来发展四大趋势”,张浩强调,在当前的中国市场,这四点体现得尤为明显,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一脉相承。物流业的发展部署成为全国及地方各级政府重点关注的领域,发展呈现出智慧物流、绿色转型和数字化升级的特征。
以绿色转型为例,张浩向记者解释道,物流行业的去碳化主要聚焦在运输过程上。2021年,DHL发布的可持续发展路线图提出了“在2030年实现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降至2900万吨以下”的目标。这一承诺主要涉及车队电气化、零排放设施和可持续燃料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的使用等,采购和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是实现去碳化的重要举措。
“当前的技术已经尽可能将人们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张浩表示,“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就是答案”,在DHL,从自动分拣机器人、自动引导车,到线上的全天候客服机器人、用于包裹退货的二维码、技术驱动的配送路线优化等,数字化转型已经渗透到业务运转的方方面面,涉及分拣、仓储、运输、派送和客户服务等各个环节。
积极面对“不确定性”
当前的世界处在剧烈变动之中,各国政府正在积极应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其关税政策不仅伤害了美国的消费者,更给多边贸易、自由贸易带来了伤害。
对于物流行业来说,关税还可能导致跨国运输成本增加。运输需求不稳定,某些航线的成本可能还会大幅增加,部分公司可能会转移采购地点,一段时间内,行业内将会存在一定波动。更宏观来看,全球经贸复苏乏力,物流需求减少,进而造成货量减少和企业盈利水平下降。
物流行业作为贸易的探测雷达,可以公允、客观感知各种变化。虽然当前孤立主义在世界上某些区域盛行,一些商业实体业热衷于在更靠近客户的地方生产商品,但张浩告诉记者,客观的数据并没有证明区域化已经超越了全球化,全球贸易仍是世界经济的支柱,且在发挥重要作用,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事实。
“关税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短期来看对全球贸易带来影响,但我们看到企业也在积极应对,例如在不太受关税新政影响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和生产”,张浩表示,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外贸的韧性很强,且增幅超过全球贸易均值,特别是与东南亚、拉美和中东等地区的贸易额仍在快速增长。
记者:周秭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