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战争,除在一线作战的军人外,中国妇女老少都积极地投入抗战。妇女也是抗战期间不可忽视的群体,抗战期间全国各地出版了不少妇女刊物,这些出版物积极宣传抗日,团结妇女力量。
《上海妇女》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成为一座孤岛。上海的出版刊物,停刊的停刊,迁移出版的迁移出版,总之是销声匿迹了。为打破这枯寂、苦闷的气氛,上海妇女界的进步人士创办了《上海妇女》杂志。
《上海妇女》最初由董竹君与蒋逸宵(《大公报》女记者)提出创办,但由于当时的惯例,至少要有七名发起人才行,故邀请姜平(中共党员,解放后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许广平(解放后任全国妇联副主席)、王季愚(中共党员,解放后任黑龙江大学校长)、黄碧瑶(又名九如,解放后任上海师范大学历史教授)、朱文央、杨宝琛、沈德钧、戚逸影等人,组成十二位发起人,共同创办《上海妇女》。
《上海妇女》是一份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与进步妇女主办的抗日救国刊物,杂志由蒋逸霄任总编辑兼发行人,由姜平与许广平负责具体编辑工作,蔡夏莹、朱文央、关露、杨宝琛、季洪、黄碧瑶、樊英、王季愚、郭箴一、武桂芳等人组成编委会。除此外,罗琼、黄定慧、郁风、陈露薇等亦参与了该刊的工作。
《上海妇女》以活泼的形式、充实的内容、通俗的文字,对“孤岛”妇女进行团结与教育,鼓舞她们坚持抗战工作。《上海妇女》内容丰富,设有“半月漫谈”“半月时事”“文艺园地”“通讯”“家事顾问”“创作选载”“信箱”“半月世界动态”等栏目。
《上海妇女》分析国内外形势、刊登各阶层妇女生活状况、介绍妇女工作经验,自始至终发表抗日言论,号召妇女“只要我们是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一个中国女人,我们必须参加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抗战,为妇女解放而斗争的建国”,并动员妇女为抗战节约每一分钱。
该刊物还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活动、介绍日本、朝鲜、苏联妇女生活和工作情况,报道上海妇女的抗战工作,通过一系列宣传来鼓励妇女参加抗战工作,在妇女生活中颇有影响。
《上海妇女》从1938年4月20日创刊,至1940年6月停刊。在整个出版过程中,由于经费困难,不得不于1939年9月、1940年2月两次中断出版。1940年6月《上海妇女》改为月刊再度复刊,仅出一期(第4卷第4期)就因经济困难而被迫结束。《上海妇女》历时两年多,出版4卷,每卷12期,共出40期。
《浙江妇女》
1937年7月15日,战时儿童保育会浙江分会于浙江金华创办《浙江妇女》月刊,先后由陈怀白、林秋若等任主编。1940年8月,该刊迁至丽水。1942年4月,日军入侵浙东南,敌机狂轰乱炸,金华、丽水先后被日军占领,印刷厂搬迁,编辑人员转移,无法找到印刷单位,被迫停刊。此时,刊物出版至6卷4期,共33期。
1943年3月,在《浙江日报》(严北溟主编)的第四版上改为《浙江妇女》周刊出版,秦秋谷任主编,出30期,至1943年10月因国民党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而被迫停刊。
《浙江妇女》以“团结、教育、动员妇女坚持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为办刊方针,辟有“专论”“妇女哨岗”“地方通讯”“法律顾问”“医药顾问”“人物介绍”“战时手记”“信箱”“文艺园地”等栏目,内容包括抗战时期妇女问题讨论、妇女工作动向、妇女与儿童工作经验心得之报告、各地妇女儿童的生活写真、有关妇女儿童之短评杂志、国内外妇女儿童动态、生活状况、家庭常识外,还登载速写、报告、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
《浙江妇女》是浙江省配合抗战、争取妇女解放、反映妇女动态,提高妇女理论文化水平的重要刊物,艾青、张天翼、冼群、宋云彬、聂绀弩、骆宾基、葛一虹、黄源、王西彦、沈兹九、杜麦青、黎列文、邝莘芜、罗琼、谢怀丹等多位进步作家都曾为该刊撰稿。
《浙江妇女》提出对妇女进行新的教育,批判那种“妇女回到家庭去”的论调,鼓励广大妇女不再受家务的牵绊而投身到抗战的工作中去。该刊物将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紧密结合,呼吁妇女谋求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独立。此外,该刊还鼓励妇女关注战争形势,揭露法西斯统治对妇女的危害,指明妇女当前的新任务。
《浙江妇女》发行遍布全浙江省52个县及川、滇、黔、湘、鄂等11个省,发行量达3000多份,是当时影响较大的妇女进步刊物。
《江西妇女》
《江西妇女》于1939年3月8日创刊,初为江西省妇女生活改进会的会刊。江西省妇女生活改进会是1936年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熊式辉以适应新生活运动需要而设立。1939年9月,江西省妇女改进会改组为江西省妇女指导处,由社会团体转成政府机构。《江西妇女》转由江西省妇女指导处主办。
《江西妇女》开辟了“时论”“妇女问题讲座”“工作实况”“妇运动态”“家庭和儿童保育知识”及“文艺”等栏目。许多爱国人士和共产党员为《江西妇女》撰稿,使之成为交流各县妇女工作经验,动员各阶层妇女参加抗日救国的有力阵地。
《江西妇女》每卷六期,中间有大量合刊的情况,1941年与1942年三八节增设两期特刊,出版至第八卷五期,于1943年3月停刊,共计35期。
《安徽妇女》
《安徽妇女》季刊是安徽省妇女运动委员会主办的刊物,其前身为《妇女月刊》。《妇女月刊》由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主办,于1939年11月15日创刊,由刘芳、董启祥等人负责编辑工作。《妇女月刊》出版了两期之后,于1940年1月改名为《安徽妇女》,作为月刊继续发行,1940年4月停刊,前后共出版5期。1941年4月,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改组为安徽省运动委员会。同年8月,《安徽妇女》更改为季刊,由安徽省妇女动员委员会编辑出版,出刊至第3期后,于1942年3月停刊。
《安徽妇女》的宗旨是教育和团结安徽省妇女投入抗战,发刊词中指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是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一环,在现在的民族抗日战争中,妇女工作必须配合整个的民族革命工作,才有光明的前途,才能得到妇女的解放”。
《广西妇女》
《广西妇女》创刊于1940年2月25日,由广西省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妇女工作委员会编辑出版,出版至33期后,更改为第3卷第1期继续出版,第3卷出版8期后,于1943年10月15日被迫停刊。
广西省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妇女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委员郭德洁为李宗仁夫人,是广西妇女界的知名人物。郭德洁在发刊词中指出“为了征集各方面对于妇女参加抗战建国的意见,检讨我们自己的工作,以及加强妇女工作的力量起见”,创办了《广西妇女》。
《广西妇女》有短评、时论、特载、时事、通讯、文艺、女学生园地、妇女动态等栏目,刊物通过刊登有关妇女运动、国际形势的专论以及抗战期间妇女抗战的通讯、文艺内容等,动员广西省妇女积极抗战。除此外,刊物还普及有关妇女的法律、婚姻家庭、妇女生理卫生等常识,为广西妇女扫除一些传统恶习,如弃婴。
《湖南妇女》
《湖南妇女》月刊,1940年1月创刊,由湖南省新生活运动妇女工作委员会编辑发行。据现存期刊来看,《湖南妇女》共出刊5卷,每卷6期,出版至第5卷第6期停刊,后续是否有继续出刊,暂时未明。
《湖南妇女》有“岗哨”、“通讯”、“阵地”、“文艺”、“专论”、“妇女报导”等栏目,刊登有关妇女运动之理论与实际研究的文章,报道国际国内妇女组织活动之情形,介绍古今妇女名人,解答妇女生活中所遇疑难问题,以提高妇女之文化修养。
《甘肃妇女》
《甘肃妇女》为抗战时期甘肃省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妇女工作委员会文化事业组编辑创办,为季刊,创刊于1942年3月15日,主要撰稿人有付岩、薛光、王德谦、齐公远等。
《甘肃妇女》刊载战时各地妇女生活工作情况,讨论“战时妇女努力之途径”,“新时代中妇女应有之新生活”、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等一系列问题。《甘肃妇女》通过报道妇女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沟通全省妇女的感情,发扬妇女的潜力,集中妇女的能量,使妇女的力量一点一滴地运用在抗战建国的工作上面,促使全省妇女实行新生活即简单、朴素、整齐、清洁以便在家庭里发生转移风气的作用。
《甘肃妇女》虽然为季刊,但由于战时特殊情况,出刊并不规律,各期之间间隔时间较长,甚至中断一年多,1946年出版至第5期后,停刊两年多,于1948年9月出一期特刊。《甘肃妇女》从1942年创刊到1948年的最后一期共历时六年多,仅出版6期。
《福建妇女》
《福建妇女》于1942年11月在福建连城发行,1943年3月迁永安出版,6卷起迁福州出版,1946年6月停刊。《福建妇女》由福建省妇女运动委员会编辑并发行,陈肇英题写刊名。主要撰稿人有小厂、子平、肖田、陈肇英、李雄、绿华、龚微珂等。
《福建妇女》主要栏目有“妇女动态”“妇女史绩”“妇运通讯”“家庭常识”“总裁革命语录”“特写”“短评”等。该刊探讨妇女解放运动,对妇女参政、妇女救职、自身修养及爱情、婚姻、家庭、生育、健康、育儿等问题进行探讨,介绍国内外女界名流轶事和妇女运动的情况,并刊登文艺作品。
《福建妇女》共出版8卷,每卷6期,有大量合刊情况,出版至第8卷第2期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