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吉林省珲春市敬信湿地候鸟迁徙的高峰期。近日,从西伯利亚北归的白尾海雕、虎头海雕等珍稀猛禽相继亮相敬信湿地,嬉戏觅食,好不热闹。为守护这些珍稀的“远方来客”的安全,近年来,珲春市不断加大湿地和候鸟保护力度,为候鸟迁徙保驾护航。珲春市还以观鸟活动为媒介,积极打造“观鸟经济”,不断吸引客流、汇聚人气,带动乡村生态旅游全产业链快速发展。
湿地群“鹰”荟萃 “摄雕”模式开启
敬信湿地是世界候鸟迁徙带——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带的重要栖息地之一,这里江河贯穿、湖泡连片,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每到初春,数十万只南北迁徙的候鸟都会在敬信湿地驻足觅食、补充体力,其中不乏白尾海雕、虎头海雕等珍稀猛禽。珍禽候鸟也吸引了观鸟爱好者和摄影发烧友,“长枪短炮”一字排开,猛禽搏击悠游、抢食嬉戏的瞬间被一一定格。
摄影爱好者高飞接受采访时介绍了他近日“摄雕”所见,“我们是连续来了三天,这三天,每天都是白尾(海雕)三四十只、虎头(海雕)四五只,还有四五只秃鹫”。
启动百日专项行动 护航一级保护动物
从2月中旬开始,当地森林公安部门启动春季候鸟保护百日专项行动。民警在候鸟停留地带巡逻守护,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各界爱护鸟类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吉林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珲春森林公安分局敬信派出所负责人张强介绍称,“我们今年在重点区域设立了移动警务站,对进入候鸟区域的重点人员进行了盘查、检查和宣传教育。候鸟保护工作并非看起来那么轻松,巡护区域往往环境复杂,我们开展清网工作时要在泥泞的沼泽中跋涉,但是我们很欣慰,因为我们的每一份努力会给候鸟多一份安全,生态系统就会多一份稳定,我愿意继续坚守这个岗位,让美丽的生灵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
除了传统巡查巡护,当地森林公安还建立了全域动态立体化检测体系,利用科技手段助力生态环境保护。据吉林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珲春森林公安分局指挥中心专职指挥长曹旭介绍,当地依托高空球机监测设备24小时监测湿地全域动态,中低空通过高清探头抓拍异常活动及人员,分局指挥中心采取视频巡查加异常核查机制,通过违法行为预警证据链追溯等方式实现涉候鸟犯罪零发生。
候鸟衔来生态流量 观鸟经济渐热
随着候鸟数量持续增长,游客到敬信湿地观鸟、摄影爱好者前来拍鸟成为当地一大旅游热点。珲春市敬信镇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一方面通过争取专项资金,实施兴边富民产业,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围绕“观鸟经济”扩投资、上项目,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珲春市敬信镇副镇长王琳琳表示,“我们结合生态区位、民俗文化等优势,打造全域旅游候鸟经济。通过建设太空舱星空露营地,提升游客承载力,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文旅活动。开展宣传,多点发力,打组合拳,实现全域旅游,让游客在春夏秋冬四季都有不同的体验”。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初审:田俊怡
复审:金星丹
终审:郭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