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野圭吾的新作《你杀了谁》简体中文版于1月在中国上市,引发热议。
2.《你杀了谁》延续了东野圭吾鲜明的推理风格,探讨现代社会家庭危机。
3.除此之外,加贺恭一郎这一东野笔下最重要的侦探之一回归,吸引了大量读者。
4.东野圭吾的作品风格经历了从本格派到社会派的转型,始终关注人性探索。
5.尽管如此,年近古稀的东野圭吾依然坚持用纸笔构建人性的迷宫,创作了许多畅销作品。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日本著名演员福山雅治拍摄的东野圭吾。
今年1月,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新作《你杀了谁》简体中文版,终于和中国读者见面。
早在2023年9月,《你杀了谁》在日本本土甫一问世便引发热议,3个月内加印6次,横扫各大权威推理榜单,日本知名杂志《达·文西》公布读者票选榜单,《你杀了谁》被选为2023年度之书。
东野在中国拥有大量粉丝,即使不是推理小说迷的人,也多少知道这位作家。他的《白夜行》《解忧杂货店》《嫌疑人X的献身》等书不仅常年盘踞畅销榜,根据其改编的影视、戏剧作品也是层出不穷。
此次《你杀了谁》简体中文版上市后再次掀起“东野圭吾热”,除了作家本人自带流量外,东野笔下最重要的侦探之一,也是塑造了最久的人物——加贺恭一郎的回归,无疑是吊起读者胃口的又一重要原因。
·东野圭吾新作《你杀了谁》。
《你杀了谁》延续了东野鲜明的推理风格,一桩真假难辨的凶杀案暴露出复杂的人性之恶。
栗原、高塚、山之内和樱木4家每年都会在度假期间举行家庭聚会,这次的烤肉派对在山之内家的别墅里举行,一共15人参加。然而,就在派对结束后,各家人均返回自家别墅休息时,命案发生了。
当天夜里,5人当场死亡,还有1人被刺伤。
凶杀案引发巨大轰动,案发后,警方虽然逮捕了嫌犯,但迟迟不能从嫌犯口中获得犯案细节,被害人家属们都是一头雾水,于是他们自发聚集在一起,开始寻找家人被害的真相。正在休假期间的警探加贺恭一郎,也参与进来,他思维缜密,一步步抽丝剥茧,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东野圭吾作品《祈祷落幕时》中的加贺恭一郎(右)。
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人们渐渐发现,每个被害人在过去,都或多或少有过直接或间接致他人死亡的经历,而每个看似幸福美满的家庭背后,都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家里蹲”的宅男、缺爱的14岁女孩、发现丈夫出轨后冲动补刀的“妻子”……
最后,这场“别墅狼人杀“是否能揪出凶手已不再重要,冷漠残酷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才是看不见的快刀。通过对各种典型人物的描绘,《你杀了谁》在悬疑推理的外衣下,是东野圭吾对现代社会家庭危机的严肃思考。
《你杀了谁》隶属于东野圭吾作品“加贺恭一郎”系列中的一个分支,是继《谁杀了她》《我杀了他》之后的第三部。
·东野圭吾创作的加贺恭一郎系列书籍。
在东野的笔下,加贺恭一郎首次出场是在小说《毕业》里,当时的他还是一个稚嫩的大学生——外形高大健硕,五官深邃,一口大白牙,性格内敛理性。周遭人物对他的评价是“外形不错,笑容具有感染力”。
此后,从《沉睡的森林》《恶意》到《祈祷落幕时》《你杀了谁》,东野圭吾用了近40年时间不断丰满着加贺恭一郎的人物故事主线。另外,因为相关作品被改编影视剧,由叔感十足的日本演员阿部宽演绎,加贺渐渐成为“东野宇宙”中人气超高的刑警角色。
·加贺恭一郎在影视剧中由日本演员阿部宽饰演。
事实上,早在1999年《我杀了他》出版时,东野便在采访中透露出未来创作《你杀了谁》的想法:“大家也能看出来这本延续了《谁杀了她》的模式……网上有关本书的推理论战也愈演愈烈,作为作者,我实在非常高兴。然而,至今都没人提出愿意写写这种类型的小说。我想,这种手法要是成为一种固定的写作模式就好了,不过似乎推广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同系列的第三本书我也有想法了,名字就叫‘你杀了谁’。“
如今,时隔25年,东野圭吾终于实现了诺言,而他“由读者来推理,才是推理小说”的写作理念也早已深入人心。
豆瓣读书上,有读者称《你杀了谁》是“东野式社会派与本格派的终极融合”,认为小说通过多重视角解构了传统推理的“确定性”;资深粉丝则忍不住感慨:“东叔年近70,作品数量突破百部大关,真的是‘推理界的卷王’。 ”
纵观东野圭吾的创作之路,有人将其概括为“穷小子逆袭成顶流作家”的爽文。
1958年,生于大阪普通工人家庭的东野圭吾,是姐弟三人中最小的一个,自幼在充斥着机械轰鸣与机油气味的工厂区长大,“总趴在铁丝网外看大人们工作,他们沉默的表情比推理小说更神秘”。这种对市井生活的敏锐观察,后来成为其作品中“小人物犯罪”的心理锚点。
东野圭吾起先是典型的理工男,他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工学部电气工学科,之后在汽车零件供应商日本电装担任生产技术工程师。1983年,利用下班后的时间,他写了一本《玩偶们的家》,向江户川乱步奖组委会投稿,结果因为没有经验无缘奖项。
他没有气馁,第二年,潜心创作了《魔球》,一路杀进了决赛圈。终于在1985年,凭借校园青春推理小说《放学后》摘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作为推理小说家正式出道,当年的他年仅27岁。
作为东野圭吾的处女作,《放学后》奠定了其早期以校园本格推理为主、偏重设谜解谜和逻辑推理的创作风格:封闭校园中的密室杀人、精巧的物理诡计、少女心思与犯罪动机的微妙交织。
尽管后来他多次自嘲“这本小说里的诡计像中学生作业”,但不可否认,《放学后》在日本战后泡沫经济时代的浮华文学浪潮中撕开一道裂缝。
1999年,东野圭吾又凭借《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此后,《白夜行》《单恋》《信》《幻夜》多次入围直木奖。其中,连载于世纪之交的《白夜行》,堪称东野圭吾完成由本格派到社会派转型的标志性作品。
桐原亮司与唐泽雪穗的“共生之恶”,将彼时日本社会阶层的固化、经济泡沫的阴影、人性异化的悲剧熔铸成一曲恢弘的黑暗交响曲。
日本文艺评论家称其为“平成时代的疼痛伤口”,而中国读者则在豆瓣留下近20万条评论,最高赞写道:“我们都在白夜里行走,只是有人戴的面具更精致。” 《白夜行》还在中日韩掀起了影视化改编热潮,原著党对女主角雪穗的选角讨论不断。
进入21世纪后,东野圭吾几乎每年都有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与大银幕、小荧屏前的观众见面,东野圭吾也走上了“人形印钞机”的卷王之路。
2005年,《嫌疑人X的献身》标志着东野圭吾创作哲学的成熟。据统计,该书在中国销量突破500万册,衍生出中日韩三版电影,堪称亚洲推理文化的共同记忆。
2011年的《解忧杂货店》横扫各大畅销书榜单,多次入选亚马逊中国年度畅销图书。在这本颇有颠覆性意味的作品里,东野没有刻画悬疑与凶杀,写的更多的是梦想、烦恼与治愈。
在巨大的成功与盛名之下,东野圭吾始终保持着几乎一年一部新作的节奏笔耕不辍,先后出版《祈祷落幕时》《虚无的十字架》《祈念守护人》等作品,只是在悬疑理性、冰冷的底色下,随着年纪与阅历的增长,他更多了一份温情与治愈。
中国读者对《解忧杂货铺》不吝好评,东野专门写信感谢,他说:“能在中国拥有这么多读者,对我而言既是荣幸也是鼓励。我想在这本书中写的,是无论身处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人都一定会抱有的‘梦想’与‘烦恼’。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这无尽的梦想与烦恼吧。”
推理的本质
尽管常年占据畅销书榜首,东野圭吾始终过着近乎隐士的生活。 或许是这份低调,让这位作家更加迷人,出道30多年来,东野圭吾不仅多年当选日本“年度最受欢迎作家”,许多中国推理小说作家也受到他的影响。
2024年8月,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三楼人头济济,热闹非凡。“日本推理女王”凑佳苗对话“中国推理之王”紫金陈,两位都声称自己的写作偶像是东野圭吾。
紫金陈说:“因为2012年的时候我看了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那是我第一次看推理小说,然后我想自己能写,过了几个月,就开始走上推理写作这条路了。”紫金陈不止一次在采访中说到,自己的写作路径正是借鉴了东野圭吾社会派推理的风格。
·东野圭吾在自己的作品《秘密》中客串。
日本本格派推理文学大师鲇川哲也曾说:“好的诡计应该像一面镜子,既映照出逻辑之美,也折射出照镜人的恐惧。”
这样的推理哲学也表现在东野的作品中,尽管被贴上“社会派”标签,东野圭吾从未放弃对本格推理内核的探索,就像此次的新作《你杀了谁》一样,他让读者与加贺警官一起,拨开凶案的迷雾,体验亲手揭开谜团的快感与豁然开朗。
当短视频5分钟解说完一部悬疑小说,当人工智能开始撰写推理故事,年近古稀的东野圭吾依然固执地用纸笔构建着人性的迷宫。
从《白夜行》的世纪叩问,到《你杀了谁》的叙事回归,他始终在证明:推理的本质不仅在于寻找答案,还在于照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