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3

评论

5

3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今年将向游客开放的金陵,隐藏着金朝帝王的故事

在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帝王陵寝犹如一部部无言的史书,承载着往昔的荣耀与沧桑。提及帝王陵寝,大家最熟知的是明十三陵,却容易忽略位于房山区的金代帝王陵寝。最近的消息是,金陵将在今年向游客开放。这处皇家陵寝见证了金朝的兴衰,值得人们通过它去探寻那段历史。

图片
金陵

海陵王选址云峰山

金陵之所以修建在房山,和海陵王完颜亮有关。完颜亮是个争议人物,他于皇统九年(1149年)十二月杀掉了金熙宗,自立为帝,历史上被称为海陵王。

海陵王即位后,首先面临的是旧贵族与具有革新想法的新贵族之间的权力争夺问题。旧贵族聚集的地方,是金都上京(如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郊)。而具有革新想法者,大多居住在金国的东南部地区。从战略角度来看,此时的金朝疆域,已经扩展至淮河流域。海陵王认为,都城偏居东北一隅,而疆土拓展至万里之遥,向都城提供物资将受限于长途运输,传递旨令困难重重。只有南北适中的燕京,最适合成为新的统治中心。若要进一步向南拓展疆域,也应该以燕京为基地。有此明确想法,海陵王便开始准备迁都大计。

天德三年(1151年),海陵王下诏迁都燕京,由张浩主持燕京新都城的设计、建设和监督。张浩主持的营造工程持续了三年,于贞元元年(1153年)完工,燕京也被正式定名为中都。当年三月,海陵王抵达中都,一切法驾仪仗均仿效汉制。金代继续了辽代的“五京之制”,而金中都则是五京之“中”,为五京之首。金中都所在地燕京设大兴府;南京设开封府;昔日的辽中京改为北京,设大定府;东京设辽阳府;西京设大同府。

迁都之后,海陵王选定位于中都西南部大房山中的云峰山修建帝陵。贞元三年(1155年)初,建陵工程开始,海陵王亲临施工现场巡视。由于他的亲自督促,到当年十一月,皇陵已初步建成。海陵王决定将金太祖、太宗、德宗(海陵王的父亲)等人的灵柩迁来安葬。

从当时的施工技术水平来看,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造完了三座陵,工程比较简陋。时隔未久,海陵王下旨将上京安葬的开国前十位祖先灵柩一并迁到云峰山陵区,并规定陵号。

图片
金陵老照片

自贞元三年开始建金陵,到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年)中都被蒙古大军所占,在将近六十年的时间里,金朝的历代帝后、太子、诸妃、诸王等,死后都被葬入金陵。金陵大体分为帝陵区、妃陵园及诸王兆域三个部分。开国前的金朝十位祖先之陵分别为:光陵、昭陵、建陵、辉陵、安陵、定陵、永陵、泰陵、乔陵、献陵。金朝开国后的帝王之陵分别是:睿陵(葬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夫妇)、恭陵(葬金太宗完颜晟夫妇)、思陵(葬金熙宗完颜亶夫妇)、景陵(葬金睿宗完颜宗辅夫妇)、兴陵(葬金世宗完颜雍夫妇)、裕陵(葬金显宗完颜允恭夫妇)、道陵(葬金章宗完颜璟夫妇)。

诸王兆域葬有两帝

埋葬金代诸位亲王、郡王的区域,被称为“诸王兆域”,其地名为“鹿门谷”、“蓼香甸”。这里面有两位非常特殊的墓主。一位是金熙宗完颜亶,金熙宗先被海陵王刺死,又被废为东昏王。贞元三年(1155年),金熙宗的灵柩从上京迁到中都后,改葬于大房山的“蓼香甸”诸王兆域;另一位是海陵王完颜亮,他死后被降封为海陵郡王,谥号为炀,所以又称海陵炀王,其尸骨也就以郡王规制葬于大房山鹿门谷诸王兆域中。海陵王的儿子、皇位的可能继承人之一完颜光英,在金南京(如今的开封)被杀死后,跟他爸爸海陵王一道,被葬于鹿门谷诸王兆域。

海陵王之所以死亡并被降封为海陵郡王,是因为他出兵进攻南宋时,后院起火了。趁着海陵王率军出征,他的堂弟完颜雍在辽阳府称帝,随后夺取中都,成为金朝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金世宗。完颜雍夺得帝位后,前线将士背叛并杀死了海陵王。

金世宗在位28年,几乎占了金朝以燕京为都的一半时间。所以说,金中都的巩固与发展,与金世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金世宗时代,无论是金中都,还是整个金王朝,都达到了它的辉煌时期。

金世宗有勤政的一面,同时也很会享受生活。在执政前期,他下旨大量营造京郊的园林。比如,中都北部的太宁宫,大体上是从大定十年(1170年)开始修建,历时十年,规模宏大,建筑壮丽。太宁宫的所在地,约略在而今景山的位置。在金世宗时期形成规模的,还有而今的北海公园。此外,金世宗还在西山一带修建了香山行宫等,及至金章宗时期便进一步发展成为“西山八大水院”。

金世宗筹划修筑的还有卢沟桥。从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金世宗提出修桥动议,到第二年开始兴建,再到明昌三年(1192年)竣工,卢沟桥营造于金朝国力最为强盛、财政收入极为充盈的那段日子里。所以,无论是石狮子、华表、石象的雕刻,还是桥身石面的用料、材质与工艺水平,都是最上乘的。

颇有作为的金世宗,培养出的孩子大都文武全才。其中,被确立为皇太子的完颜允恭,更是被寄予了极大的期望。只可惜,这位以贤能、干练著称的皇太子,并未等到继位的那一天。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完颜允恭在监国一年之后,积劳成疾,不幸去世,年仅39岁。金世宗将希望寄托在皇太孙完颜璟身上,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66岁的金世宗去世,完颜璟继位,是为金章宗。

“兀术坟”是民间谣传

金章宗继承了祖父的治国方针。在他统治前期,也就是明昌至承安年间(1190年至1200年),金朝较为兴盛。根据文献记载,金章宗明昌年间,积粟达到三千七百八十六万三千余石,可备官兵食用五年;米八百一十万石,可备官兵食用四年。此时的金朝国力强盛,中都也极为繁荣。而在金章宗统治后期,即泰和年间,金王朝内部的各种矛盾逐渐显露,开始出现衰败迹象。由此,一些历史学者会将金章宗前后不同统治时期,与唐玄宗的“开元”、“天宝”时期进行对比。

金章宗时期所建造的宫殿、庙宇、苑囿等,而今几乎没有留下。但如今一些颇有名气的名胜古迹,都可以追溯到金章宗时期。比如,元代被称作“下马飞放泊”、明代叫做“上林苑南海子”、清代名曰“南苑行宫”的那一大片区域,便是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前后开始使用、承安三年(1198年)正式定名的建春宫。

泰和八年(1208年)十一月,四十一岁的金章宗病逝。次年二月,葬于大房山域内的道陵。

此后,金朝衰落,在1214年金宣宗迁都汴京后,金陵开始荒废。到明朝的时候,金陵因年久失修,仅存留残迹。这保留不多的残迹,也因自称金朝后裔的“后金”与明军打仗,而被万历帝在盛怒之下派人摧毁。随后,明廷又在金陵遗址上建造关帝庙以“压胜”。但万历帝的这番折腾,并没有挡住满洲人的铁蹄。待清军入关后,顺治帝再度将金太祖的睿陵、金世宗的兴陵加以修复。只修复这两陵的原因,或许是认为金太祖乃开国皇帝,而金世宗治国有方,他们的影响较大之故。此后,时间又过了三百多年,重新修葺的睿陵、兴陵逐渐荒废。

由于被埋没太久了,金陵附近的百姓,根本不知道金陵里安葬的是谁。当地人把这里的墓,分别称为“兀术坟”和“牛皋坟”,而这两个人物都是《岳飞传》中的重要角色。经过考古发掘,人们才得知,原来 “兀术坟”是金太祖睿陵的遗迹。而“牛皋坟”,则是金世宗之陵。由此看来,谣传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

图片
金陵残碑

从金陵兴建至今,已经有八百多个年头。而今,经历了悠久岁月的金陵,作为遗址公园,正在得到社会各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漫步于金陵遗址,会看到散落在区域内的建筑构件,会邂逅不同时期种植的树木,也有机会与看守陵寝的人们交谈。金陵中出土的一些珍贵文物,如今收藏于首都博物馆、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金中都水关遗址)等处。它们与金陵一道,默默地诉说着曾经历过的八百年世事沧桑。

金陵即将向游客开放,这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金朝历史的重要场所,也为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这些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我们去保护,去传承。

来源:北京晚报五色土

作者: 高申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