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山厦社区以“友邻山厦 和美城村”为愿景,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红融同”理念,实现党建与民生的深度融合,为城中村的蝶变注入强大动力。
山厦历史传承悠久,红色资源丰富,于1926年成立深圳地区第一个村级党支部,是东江抗日的重要根据地之一。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口结构优化,山厦由过去地处关外深莞交界的边缘村,变身为重大产业布局、重点企业驻点的重点社区,社区发展焕然一新。而位处于平湖街道山厦社区的山厦新村作为龙岗区“活力城村”专项行动首批示范项目,在山厦社区党委的带领下,已摇身一变为“宜居、宜业、宜游、宜乐、宜养”的新型社区。
据平湖街道山厦社区党委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山厦社区党委以“红融同”的工作理念为抓手,推动山厦新村先后获评龙岗党建引领现代活力小区示范点,集体经济参与基层治理模式获市领导批示肯定,山厦新村实现了从“城中村”到“幸福村”的蝶变。
红色基因激活治理动能
依托深圳首个村级党支部红色资源,山厦社区党委在村口设置活字印刷村史墙,打造薪火广场等红色地标,创新“红色初心永不改”党建品牌。通过开发红色徒步路线,串联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纪念碑等红色阵地,让红色文化融入居民日常生活。累计接待红色研学团队50批次,培育红色讲解员30名,相关做法入选市委组织部改革经典案例。
多元共融构建治理共同体
山厦社区党委创新“社区合伙人”制度,与6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构建起教育、医疗、商业等服务链。股份公司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建设中心公园、儿童乐园等民生设施,引入社会资本打造中医馆、托育中心等综合服务体,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居民自治”的治理格局。通过“村 BA”“村运会”等文体活动,搭建新老居民互动平台,培育“我们的节日”等文化 IP,增强社区归属感。
共建共享提升民生福祉
山厦社区党委建立“五级诉求联调机制”,将物业管理处、党群服务站打造成矛盾调解前哨站,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在龙岗区的支持下,投资6095万元实施“两轴一芯一网”工程,建设3900㎡中心公园、600㎡榕树下儿童乐园等设施,打造滨河慢行绿道连通社区。创新举办“粤治・粤美”村晚,融合非遗展示与数字光影技术,吸引全网超10万观众,获评广东“村晚”示范点。
而在山厦新村桥底篮球场旁,一座由闲置空间改造而成的“薪火微站”近期成为居民的“网红打卡点”,也是山厦社区“红融同”党建品牌的生动缩影。这个集茶饮、议事、自习等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站点,通过“公益+低偿”运营模式,日均接待居民超200人次,成为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
山厦社区党委负责人还介绍道,今年山厦社区创新推出的“社区合伙人”制度,已带动6家单位签约合作,涵盖教育、医疗、文化等多个领域,搭建起社区治理 “服务链”。其中,启融教育集团为侨爱中医院职工提供餐饮支持;平湖外国语学校与融融幼儿公学探索“幼小衔接直通车”;姸贝儿琴行为平外学生定制优惠艺术课程;深圳农商银行提供便民金融服务,山厦乳鸽食府则带来特色餐饮。居住在新村的叶女士表示:“合伙人之间、合伙人与居民之间更加融合,就能给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我感觉社区更像一个互助大家庭了。”
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山厦社区正朝着“友邻山厦 和美城村”的目标稳步前行。未来,平湖街道山厦社区党委将以“友邻山厦 和美城村”为依托,深化“新市民 -本地居民”文化共融,实现产业与人文双向赋能,共建美好新山厦,助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文、图 | 蔡鹏飞 张荃荃 黄惠丹 龙平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