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老金新打” 非遗匠人为新人打制别样浪漫

图片烟台市民杜鹏云(右)为爱人戴上新打制的金镯子。

3月12日,春日的烟台虹口1920历史文化街区,王老财银匠铺传出的清脆锻打声格外悦耳。“给你刻了‘吉祥’‘清欢’‘幸运’,希望你每天都幸福、自在……”话语间,招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金银手工锻制技艺”传承人王世顺将刚打好的镯子递给了顾客,并送上了深深的祝福。

图片王世顺在进行手链饰品焊接。

王世顺,出生于1981年,他的家乡招远市辛庄镇,是一座千年古镇,当地盛产沙金,经济发达,民间自古对金银器的使用较为普遍。王世顺自小耳濡目染,对金银器制作有浓厚兴趣。毕业后跟随父亲学习,专业从事金银手工锻制技艺,随着经验的积累,技艺水平不断提高,终成“金银手工锻制技艺”第五代传承人。

图片金料需要用2000度的火枪熔炼。

“现在金价太高了,我也是要准备结婚,就把以前家里买的一点金首饰和现在买的金子一起熔一下,给爱人定制个金镯子,这样既实惠,又比较个性,让爱人也有独一无二的幸福感。”前来打金首饰的烟台市民杜鹏云告诉记者。

图片客户共同参与金手镯图案制作。

图片王世顺在对金料进行锻打延展。

“我们店虽然叫银匠铺,但是打金首饰也比较多,尤其是这几年金价飙升,前来熔金、打金首饰的也随之多了。”王世顺介绍道,目前到他店里打金首饰的顾客,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是要结婚的新人,家里老人将以前存的金首饰拿出来,再稍微买点新的金子,一起熔在一起打个新首饰,不仅保值,也是一种传承。

图片王世顺在进行手链饰品焊接。

图片王世顺在对金料进行加热走水。

为弘扬这门技艺,王世顺深感使命重大,多年来远赴云南、贵州、广西、西藏等地,遍访名匠交流学习,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增益了技能。同时,王世顺与父亲王有生致力于金银手工锻制技艺的发掘和保护,并潜心于技术革新和研发,发明了用于金银器加工的专利技术多达十八项。

图片王世顺对打制的金手镯进行尺寸的测量。

图片用于首饰图案制作的部分字印。

“可以的话,我想办一所学校,用一己之力,把这门只为极少数人掌握的技艺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带动家乡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劳动就业!”王世顺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图片王世顺在与客户讲解银壶的制作工艺。

图片王世顺在与客户讲解银壶煮水泡茶的好处。

图片王世顺与他的“王老财银匠铺”。

(大众新闻记者 王培珂)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