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臆造南洋》,莫家浩 著,时刻人文|东方出版中心,2025年1月。
推荐理由:
若即若离,若真若幻,对国人来说,“南洋”这个词带给人的,正是这样一种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感受。那分明是地理上真实存在的一片海中岛屿,但却被有意无意地蒙上了半虚构的面纱。没有瞳孔的妇人,头颅会在夜晚飞离身体;海边有会飞的龟龙,背生排刺,满身鳞甲,缠身树上,吞噬过往的行人;山中的老虎,会幻化成人形,混杂在喧嚷的集市中,趁机杀人;也有骑着三脚白虎的神明,为献上香火的信徒驱散瘟疫;被砍头的华人领袖甲必丹,竟从颈腔流出白血,刚烈的冤魂,从厉鬼成为了社区的神明——在这片季风交汇的南洋海上之土上,神鬼人兽,编织起了重重迷雾,但这迷雾却勾连起昧晦不清的过去与清晰却复杂的现在。莫家浩的《臆造南洋》,所揭示的,正是南洋在传说与现实,历史与记忆,怪力乱神与现代文明之间如何找寻认识自我的过程。
南洋,就像作者所指出的那样,它是个真实存在的地理概念,但又将模糊与暧昧的心态投射在这片地理区域之上,它是在东南亚流徙定居的华人,以自身的眼光界定这片土地的方式,他们既是客居他乡的他者,也是世代居于此的主人,他们以携来的中华文字,在这片土地留下的文献碑铭,将记忆编纂成文献有征的历史,源于古代爪哇文献的地理概念“努山塔拉”,则连接起另一套在地原住民的认知体系,口耳相传的古老传说,光怪陆离的灵异奇闻,习焉不察的地方常识,与古老又难解的礼俗仪式,与华人的“南洋”认知,交融混杂在一起,抟塑成了这片土地上你中有我,却又并非无分彼此的文化认同,看似自相矛盾,却又真切的存在。就像书中讲述马六甲山上圣保罗教堂遗迹的古墓中长眠的女子乔安娜·希克斯的经历一样,她生于17世纪的台湾,祖籍是荷兰人,却在年幼时,因明郑收复台湾而逃往马六甲,最终死在了南洋的土地上,而她在死前,还来得及见到因山河易色而流散海外的明朝遗民们也来到这里,寄寓于此,他们与在地的原住民,最终都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祖先,殊途而同归。
那些经历、那些传说、那些碑铭、那些文献,以及散落在其中的一个个名字,都成为记忆和想象的材料,制造——或是如书名所谓的“臆造”出一个属于他们自己,也属于他们共同所有的“南洋”。
撰文/李阳
编辑/李永博
校对/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