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江南用青团宣告春天到来时,新疆便到了吃苜蓿的季节。
苜蓿,又叫草头、金花菜,在新疆的种植面积达 2100 万亩,几乎占全国 60% 。在盐碱地与风沙中野蛮生长,长出的嫩芽却格外鲜嫩。
它是重要牧草,也是春日限定的野菜,比杏花早,比融雪急,像是新疆的“春信”,来到我们身边,走上我们的餐桌。
我在街头遇见正在挑苜蓿的热娜阿姨,她告诉我,挑叶尖带紫纹的嫩芽最好。用指尖稍用力掐断,断面立刻能渗出清亮的汁水。摊位上散落的苜蓿有的还沾着土,她却说:“稍微带点土腥气,吃着才地道。”
手指翻飞间,带着土腥气的苜蓿嫩芽被挑选出来——新疆人的春日餐桌,也从这抹带着锯齿边的绿叶正式开启了。
47 家有苜蓿的小店,6 种苜蓿的吃法儿,收好这份春日限定的苜蓿地图。
出门,一起寻味“春天”!
寻着地图,先去找找新鲜苜蓿!
找对了地方。就那么一个转角,一个街头,就能和一整车的苜蓿不期而遇。
这种被称为“牧草之王”的草本植物,富含维生素 C、叶酸、维生素 K、胡萝卜素、钙、镁、钾、膳食纤维等营养素。
其中维生素 C 含量高达 102 毫克/100 克,β -胡萝卜素的含量比胡萝卜还要高!
营养价值高、又限定,就不由得引得食客驻足挑选。摊主悉心捡拾出土块、沙粒,食客再次精挑细选。
末了,客人提上一塑料袋满载而归,摊主不忘叮嘱:“回家焯水记得放勺胡麻油保色。”
苜蓿饺子
塔希娜美食 1 元/个
沙依巴克区和田二街 69 号
玻璃橱窗里,两位大姐正麻利地包着饺子。面团早已擀成透光的圆皮,填进满满的苜蓿馅。
苜蓿馅好吃的秘诀是——放点儿油,调和油或者羊尾油。
遇上的老食客告诉我,如果是自家吃,建议放羊尾油。“戈壁滩长的苜蓿带苦味,得用羊油润着才香。”
端上桌的饺子鼓着翡翠色的肚皮,咬破瞬间迸出的汁水带着青草香,配着辣椒油碟一口一个。
建议要碗面汤兑进醋碟,解腻增鲜。再来一口店里的薄荷茶,春天的味道就在唇齿间晕开。
苜蓿馄饨
园丁烤肉店 20 元/份(22 个)
天山区和平南路
进店就看到一大捧新鲜苜蓿放在桌上,两位女士熟练地挑选嫩芽,涂过海娜花的手指和翠色的苜蓿,对比强烈。
馅料是素的,除苜蓿外再无其他。店里每天早上现包馄饨,一天能用掉 7-8 公斤的新鲜苜蓿。
包好先冻起来,爱苜蓿的食客,周围到他家采购苜蓿馄饨的同行……一天就能清空库存~
面皮透亮,煮好的馄饨在锅里浮沉。来一个送进嘴,先尝到苜蓿的微苦,接着是咀嚼后散发出的清甜,脆生生的口感像在嚼春天。
尝过干馄饨,再来一份带汤的尝尝。
汤色像极了汤饭,闻起来就有浓郁的番茄酸香味儿,汤里浮起几片青菜,衬得馄饨白白胖胖。咬开一个馄饨,照例入口清苦。
喝口汤,随热汤滑过喉头,苜蓿的清香忽然在舌尖醒透,清香与鲜酸在嘴巴里“推搡纠缠”,像是春风从舌尖漫过。
苜蓿烤包子
约麦尔亚森烤包子 3 元/个
天山区和平南路油脂小区
搜遍乌鲁木齐,目前只找到了这一家苜蓿烤包子,去年路过尝了一次便念念不忘!今年苜蓿上新,第一时间再来一顿。
烤包子就在路边现包,肥瘦相间的牛肉丁拌上嫩苜蓿,再撒点儿秘制调料。
面皮中间厚边缘薄,包好后贴在馕坑里烤。十分钟后,焦黄的面皮鼓起小泡,咬开时热气裹着肉香、“草”香直窜出来!
苜蓿馅儿绿汪汪的,焯水后攥得半干,混着牛肉的荤香,嚼起来沙沙响。
野菜的清苦裹着油润,像是新疆的春风,吹来了一些干燥的细沙,还有草地的鲜味儿。
凉拌苜蓿
麦格来秘烤新疆菜 36 元/份
沙依巴克区克拉玛依西街友好里
和做成主食的苜蓿不同,凉拌苜蓿更为原滋原味。
焯水后过凉水的嫩茎叶攥成团,拌上蒜末和香醋,青气直窜鼻子。
混着蒜香的汁水越嚼越回甜,像嚼碎一片带露水的草叶,喉咙里漫出草木香!
亲测,配烤肉尤其解腻。
//
从路边、菜市场出售的嫩芽,到餐桌上的苜蓿饺子、凉拌苜蓿……我们咀嚼的好像不仅是植物纤维,还有关于春天、家乡与生活情感的故事。
这种从荒野中“打捞”的微苦清甜,是苦根里长出的甜春天,更是我们对“新鲜”的极致追求:新鲜不仅指食材,更是新鲜的风、新鲜的阳光,和新鲜活着的感觉。
吃顿苜蓿,把新疆的第一抹绿意,把盐碱地倔强的生命力,把整个春天的鲜活,都实实在在地嚼进肚子里!
作者:韩雨琪
图片:韩雨琪、梁宏宇
编辑: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