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57

评论

27

27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承认落后25年,印度投资者:中国2025年的经济水平,印2050年才能达到

2025年3月8日,印度《今日商业》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印度落后中国25年:早期投资者警告未来将形成鲜明对比》的文章,引发国际舆论热议。

图片文章援引印度特雷米斯资本联合创始人普什卡·辛格的观点称,印度在经济规模、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等领域与中国存在至少25年的差距,且这一差距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进一步扩大。

辛格基于两国GDP数据预测,印度经济要到2050年才能达到中国2025年的水平,而环境、城市规划和制造业发展等领域的滞后性更为显著。

这一论断不仅揭示了中印两国发展轨迹的分野,也为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模式提供了深刻启示。

图片

曾有学者总结其落后中国的原因——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导致社会严重分化、土地改革因既得利益集团阻挠而失败、多党民主制度在低教育水平环境中异化为黑金政治与腐败温床。

但更深层的问题或许在于,印度既未充分借鉴中国经验,又在中美博弈的夹缝中陷入战略误判。

那么,该如何理解这种差距呢?

经济结构失衡:从“人口红利”到“转型陷阱”

印度常以人口基数大、位居世界第一为傲,但其人口红利始终未能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

尽管印度农村人口占比高达66%,但落后的基础设施、低效的劳动力培训体系与分散的土地制度,严重限制了城镇化进程。

反观中国,通过“西部大开发”“产业转移”等政策,不仅实现了区域均衡发展,还培育出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集群。

在制造业领域,印度更显乏力。

图片

中国凭借早期吸引外资的开放政策、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占GDP的2.44%)以及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成为“世界工厂”。

而印度则因政策摇摆、教育水平低下和营商环境不佳,长期困于“世界办公室”的角色。

以电子产业为例,印度试图通过“生产关联激励计划”吸引苹果供应链,但印度本土化制造的生产效率目前与中国和韩国等其它国家相比仍然微不足道。

这种“重服务业、轻制造业”的路径依赖,使印度难以复制中国通过工业化实现财富积累的模式。

战略误判:在中美博弈中的“骑墙困境”

印度的外交传统以“不结盟”为核心,但近年来却试图通过“多向结盟”在中美之间谋取利益最大化。

莫迪政府将中国视为“崛起障碍”,选择局部嵌入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与“四国机制”,甚至在对华经贸、边境问题上采取强硬姿态。

然而,这种战略并未带来预期收益:美国对印度的技术转移有限,而印度对华贸易逆差却在2024年突破1000亿美元。

更深刻的矛盾在于,印度对“中国+1”战略的误读。

图片

尽管全球供应链呈现多元化趋势,但中国在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优势难以替代。

印度试图以“替代者”自居,却因本土产业链薄弱和政策反复错失机遇。

例如,中国在全球电池供应占比超75%,而印度连基本的锂矿加工能力都依赖进口。

这种“去中国化”的盲目性,反而加剧了印度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边缘化。

外部合作困境:依赖与对抗的双重悖论

印度对华态度长期在“合作”与“对抗”间摇摆。

一方面,其制造业升级亟需中国投资与技术。

印度财政部在2024年《经济调查》中承认,若无法融入中国主导的供应链,印度将难以实现“全球制造中心”的愿景;

另一方面,印度又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中资企业,导致小米、OPPO等公司在印业务屡受审查。图片

相比之下,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与多边机制(如金砖国家、上合组织)深化了与新兴经济体的合作。

印度虽同为“全球南方”代表,却因战略投机未能形成可持续的伙伴网络。

正如学者指出,印度的“多向结盟”本质上是“战略自主”的倒退,既无法获得西方信任,又疏远了最大邻国,最终陷入“两头落空”的窘境。

结语

中印差距的根源并非单一的经济指标或技术代差,而是发展模式与战略思维的差异。

中国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完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双重转型;印度则受困于内部利益集团的掣肘与外部战略的短视。

若印度不能正视自身结构性缺陷,调整对华竞争思维,其“25年差距”恐将进一步扩大。

未来的全球格局中,合作而非对抗,才是新兴经济体实现共赢的必由之路。

参考资料

  1. 环球网:《印度投资者:印度落后中国25年》,2025-03-10

  2. 人民网:《印度为什么落后于中国?》

  3. 人民网:《人民网评:研发投入强度持续创造新高意味着什么?》,2022年02月11日

  4. 第一财经:《美国制造iPhone将无益于创造就业》,2016-11-24 14:49

  5. BBC:《美国印太战略:帮助印度崛起 联合抗衡中国》,2021年1月15日

  6. 福建省图书馆:《中国制造业如何应对西方的“中国+1”战略?》,2023-05-31

  7. 中国经济网:《印报告:印度发展制造业离不开中国投资》,2024-07-26

  8. 联合早报:《在印度中企老总:“恶意审查”始于1月》,2022年6月9日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建“一带一路”多边合作 :进展、挑战与路径》,2024/11/14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