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13日讯(记者 黄煌)散文之美,在于“形散而神不散”,如何写好散文,将散落的思绪凝练成有力量的文字?3月12日晚,新书《南方周末写作课:好散文的秘密》中三位作者——当代散文名家傅菲、塞壬、黑陶现身长沙不吝书店,和读者共同探讨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保持写作个性,如何写好散文。
《南方周末写作课:好散文的秘密》由芙蓉杂志社策划编辑、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由南方周末联合李敬泽、周晓枫、李修文等七位当代散文名家共同编著的写作指南,不仅是一部散文创作的“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关于生命感知与文字美学的“心灵地图”。
很多孩子写作文的时候,觉得无从下笔。对此,一级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黑陶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方法: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写作法。“举一个例子,当我们来到大海边,我们写什么?首先眼睛,我们看到的是蓝色的大海,然后我们听到的是海风和海浪的声音,鼻子嗅到的是清新的大海的气息,如果你在渔港,可能这种空气当中带有某种腥的味道,我们的舌头尝到的是什么?又咸又涩的海的味道。”这些再加上面对大海,“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皮肤,当你把手伸进海水当中时,你会感觉到海水的温度等等。”“最后还有一个意识的意,面对大海你想到的是什么?你的想象是什么?”。
谈到当天分享会的主题“AI时代,我们和文学聊什么”,散文家塞壬认为,Deep Seek给写作带来巨大的冲击,“凡是已经表达过的经验都属于它的。那些没有被开发,没有被写出的,只要你写出来也会成为它的。”“在这样一个数据的巨大海洋中,人类是无法比拟的,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储备这么多数据。”塞壬认为,在AI面前,非虚构和散文依然保持着活力,“是这个数据里面所没有的一个东西。”江西省作协副主席傅菲则认为,AI写作更大的浪潮还在后面,但“不担心”。“它的逻辑学肯定是非常强的,他甚至强于我们现代人,但是它的情感肯定是分崩离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