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戴手套!戴手套!戴手套!


许多人都喜欢吃海鲜

对于吃货们来说

鱼、虾、蟹、贝这些鲜物

口感绝佳,营养丰富

但在自己下厨处理海鲜的时候

还是要多多注意


图片

图片来源:第一现场


最近市民刘先生就遇到了意外

在买了两条珍珠斑处理好后

结果鱼蹦了一下

不慎被划了道小口子

导致住院了



当晚出现不适
就医确认感染创伤弧菌






刘先生说,当时他只是食指的位置被划开了一点点口子,并没有太在意就继续处理海鲜。到了晚上,他出现了肌肉酸痛、低烧的情况,加上手指肿胀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他赶紧到医院治疗。经过医生检查确认,刘先生是海洋创伤弧菌感染。随后医生对他进行针对性治疗,并通过外敷药减轻症状。


图片

图片来源:第一现场


温馨提示:被海洋鱼类、贝类、虾、蟹等刺伤,或食用了被创伤弧菌感染的产品,甚至伤口暴露在含有这种细菌的海水中,都可能感染此菌。



创伤弧菌
到底是一种什么病菌?



创伤弧菌也叫“食肉菌”


人体被“食肉菌”感染也称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感染性疾病,“食肉菌”专“吃”脂肪和筋膜,如果不及时清除,细菌会从内部将患者“吃掉”,短时间内就会发展为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由于创伤弧菌喜欢温暖的咸水或微咸水,所以有些海产品会携带此类菌种。


感染有两种途径:一是身体上有伤口,导致食肉菌趁虚而入;二是生吃贝类,尤其是生吃牡蛎后容易感染。


食肉菌的可怕之处就是毒性太强,抵抗力差的人根本无法抵御,甚至被一些微小昆虫叮咬,食肉菌都可以从这些小小的伤口进入人体吞噬生命。




除了处理海鲜
赶海也容易被感染


近几年,“赶海”正悄然兴起。“赶海”,简而言之就是在海水退潮时,人们沿着海岸线或踏入浅滩搜寻被潮水暂时“遗弃”的海洋生物,如贝类、螃蟹、小鱼等。社交网络上有不少人晒出自己“赶海”的“战绩”。


图片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这种爱好看似惬意,实际上也存在被感染的风险,稍不留神就会在赶海中受伤,并感染创伤弧菌。


除此之外,这些海鲜中还可能存在海分枝杆菌,感染后主要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损害。如果本身就有伤口,海分枝杆菌就可能钻进皮肤里面,引起慢性的感染,就是感染性肉芽肿,出现一个疙瘩,然后反复溃烂,治疗非常困难,治疗的时间也很长。



出现发热症状
就要怀疑是否被感染







不少患者反映,在刚刚受到创伤时,伤口局部会有刺痛、麻木的感觉,然而很多人并不会在意。但是经过一两个小时,肿胀突然增大很多,甚至出现发热这些症状,那就要高度怀疑可能是感染了创伤弧菌。




被海鲜划伤后
应该怎么做?



1伤口较浅

及时将表面血液挤出,在流动水下冲洗伤口5分钟,消毒伤口。


2伤口较深

经过基础的处理后(及时将表面血液挤出,在流动水下冲洗伤口5分钟,消毒伤口),需要立即到医院就医。




日常预防
应做好这几点



1
戴手套




处理海鲜时戴手套,避免皮肤被海洋生物或海水中的利器划伤或扎伤。

图片


2
生熟器具要分开




在家处理、烹饪海鲜时,用来盛海鲜和制作生熟海鲜的器具要分开。

3
海鲜应煮熟煮透




因进食未煮熟的被海洋创伤弧菌污染的海鲜,也有可能被感染,所以,海鲜务必要煮熟煮透后再吃。

4
下海游泳或戏水应注意




有皮肤或口腔伤口者,特别是抗病能力相对低下的易感人群,应避免下海游泳和戏水,或做足措施以保安全。


海鲜虽美味

但请大家注意

处理海鲜时务必戴手套

老人小孩及抵抗力较弱者

应避免处理海鲜



内容综合 | 第一现场、壹深圳客户端、中国新闻社、极目新闻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