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2

评论

3

7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封面评论 | 养老诈骗借道私域直播,越是边缘的小平台越该强化监管

图片

蒋璟璟

近日,微信安全中心发布公告称,近期收到用户投诉,在部分打着“养生”“科普”“公益”旗号的微信群里,存在发布H5链接诱导用户跳转外部直播间的行为。这些直播间表面上讲授养生知识,实则利用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夸大相关产品的功效,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养生”类非处方药产品或者保健品。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有不少打着养生旗号的机构,会将潜在老人客户带入聊天群的“私域直播”,这类直播链接通常都由某小公司提供。(北京日报)

“公域引流,私域收割”,这一操作路径,在保健品营销领域可谓司空见惯。相对而言,主流社交平台都有着较完善的内容审核、直播监看体系,也执行着更为严格的合规标准,这意味着,违法违规的药品、保健品类广告,很大概率会被拦截。正是在此大前提下,不少机构才转而诉诸“私域直播”来出货。从此前曝光的信息看,借助私域直播来行养老诈骗的案例不在少数,其中业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和业务话术,可谓是有备而来、精准伏击。

网络场域内的“私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其存在着显著的同质化特征,“成员构成”本身就是筛选过一道的结果。或者是出于对于某个博主的认可、迷信,或者是对某个兴趣、需求的强烈渴望,才会结成所谓的“私域”。从某种意义上说,“私域直播群”就是一个定制团、供需对接器,在里面“有求必应”的逻辑占据主导地位,而常识、规则则被弃之一旁。于是,在这类私域场景内,各类“大师”“神药”层出不穷,局中人深信不疑,局外人瞠目结舌。

或许,“私域直播”的高风险就在于,只有“当局者迷”的偏知偏信,而没有旁观者清的多元意见。横向对比而言,私域直播的购买转化率,非常之高。这意味着,其中很多都属于冲动下单、激情下单,而理性的购买决策,并不是其中主流。如果说,“直播带货”本就问题重重,那么“私域直播带货”更可说是乱象丛生。很多小公司搭建的“私域直播”渠道,往往都属于“打游击”的性质,割完一波就撤,隐蔽性极强,这让后续的售后、维权根本无从谈起。

“私域直播”的养老诈骗局,像极了传统的线下保健课,都属于“关起门来,瓮中捉鳖”的那种。应该说,此前各类大社交平台都对与之相关的跳转链接严防死守,除此之外,如何强化对分散的、去中心化的小直播平台的监管覆盖,始终是一个必须回答的课题。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