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进一步强化餐饮行业监管,确保市民“餐桌上的安全”。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创新推出餐饮“红黑榜”制度,并持续跟踪与监督黑榜餐饮店整改情况,以透明监管推动行业自律,护航消费者权益。
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走进一家曾经上了“黑榜”,如今成功“逆袭”转为“红榜”的网络餐饮店,迅速拿出手机,打开专门的监管APP,对照此前该店的整改处理情况逐一核查,重点查看是否存在问题“反弹”现象。从餐馆的厨房卫生状况,到餐具的清洗、消毒以及存放流程,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
执法人员正在运用监管APP登记检查情况(陈昆 摄)
“针对近期监管部门提出的整改要求,我们已经全部整改落实,并通过复查验收。”经营者杨存虹说,“后续将加强内部管理,确保为顾客提供安全放心的美食。”
“红黑榜”是该市场监督管理局以网络餐饮为重点开展的专项抽查行动,执法人员重点围绕证照情况、人员穿戴、店容店貌、物资贮存、餐具消毒、厨房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进行突击检查。检查结束后,依据严谨的评定标准,综合考量各餐饮店铺在上述方面的表现,评选出“红黑榜”餐饮店,并将结果在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公众号上公开发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执法人员检查商家食品是否合格(陈昆 摄)
“餐饮红黑榜是我们创新监管方式的重要举措。通过网格形式推进日常监管工作,对餐饮店进行日常监管、动态评估,对做得好的餐饮店进行红榜激励,对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不力的餐饮店进行黑榜鞭策。”岑巩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股负责人杨锐煊介绍。
针对“黑榜”餐饮店,执法人员在专项检查过程中,详细记录所发现的问题,对于存在较多问题的商家当场出具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商家签字确认。与此同时,执法人员采取跟进整改、组织回头看等举措持续追踪,实施闭环管理,确保问题切实得到解决。
“自开展此次行动以来,已累计检查餐饮经营单位35家,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2份,通过复查促使7家完成整改工作,立案3起,罚款金额总计0.6万元。”杨锐煊说。
在公众号上刊登的整改情况(岑巩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红黑榜”机制自实施以来,已成为激励餐饮经营单位的“指挥棒”、引导消费者就餐的“风向标”,在全县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其相关信息在网络上的浏览量达7000余次,转发量达600余次。
“以前选餐厅全靠运气,现在有了红黑榜,一目了然,出去吃饭心里更有底了。”市民陈先生高兴地说,“现在不少市民都和我一样,表示会优先选择红榜餐厅,同时也希望监管部门持续发力,让榜单真正发挥作用,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吴念 陈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