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6

评论

16

10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从赣鄱青铜文物管窥古老文明密钥

AI划重点 · 全文约2162字,阅读需7分钟

1.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青铜纹饰与礼器造型引发热议,与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文物有关。

2.大银幕上的龙牙刀刀身参考商代蝉纹翘首青铜刀造型,龙吞口设计借鉴唐代关刀样式。

3.除此之外,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了200余件兵器,品种繁多、器类基本齐全,展现了商代尚武遗风。

4.其中,商代立鹿耳四足青铜甗被誉为“中华甗王”,体现了当地在商代就已掌握了高超的青铜范铸工艺。

5.同时,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的青铜器上频繁出现的虎形象,为“虎方”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近期,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以破竹之势刷新票房纪录,这部现象级国漫作品中巧妙融入的青铜纹饰与礼器造型,在社交平台掀起热议狂潮。当观众为敖光手中“龙牙刀”的凌厉锋芒屏息凝神时,鲜有人知这柄荧幕神兵的外形,与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文物不无关系。

当大银幕上的“龙牙刀”寒光未敛,赣江畔的青铜文明正泛起新的涟漪。赣鄱大地孕育的青铜文化瑰宝,宛如璀璨的明珠,不仅铭刻着古赣先民“熔金铸器”的智慧结晶,更架起连通古老文明与现代审美的时空桥梁。







青铜兵器尽展商代尚武遗风





图片


敖光挥动的“龙牙刀”掠过银幕,恰似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的蝉纹翘首青铜刀在暗夜中苏醒。“龙牙刀”刀尖如新月上挑,刀背锯齿似龙脊,刀脊云雷纹翻涌着赣江波涛,其外形参考了商代蝉纹翘首青铜刀的造型,而龙吞口的设计则借鉴了唐代关刀的经典样式。

图片

蝉纹翘首青铜刀

蝉纹翘首青铜刀收藏于江西省博物馆,是目前已知最大、最重的商代青铜刀,双面刀身本部和上侧近脊处,饰带状蝉纹十一组,首尾相衔,精美异常。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所代表的青铜文明曾长眠于江南沃土。如今,《哪吒2》导演饺子将赣江流域的青铜铸造技艺融入象征龙族权力的利刃,通过银幕向世人展现这段璀璨而古老的文明。

图片

兽面纹双系带銎青铜钺

除了蝉纹翘首青铜刀,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还出土了200余件兵器。据参与过新干大墓考古发掘的考古学家彭适凡介绍,品种繁多、器类基本齐全的青铜兵器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该大墓中有兵器232件,可分为8类、26种、39式,这在全国商代时期遗存中是罕见的。有长杆格斗兵器戈、矛、长条带穿刀、钺以及把手、鐏等配件,也有短柄卫体兵器刀、剑和匕首,还有射远兵器镞,以及防护装备胄,几乎包括了中国早期冷兵器的全部类型。而且,各类兵器大都有数种不同的形制,尤以戈、矛、刀、镞为甚。

图片

当青铜兵器在赣重见天日时,斑驳的锈迹掩盖不了昔日的威武。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的青铜兵器堪称先秦时代主流冷兵器的缩影。品种繁多、器类基本齐全的兵器让后人得以领略商代尚武遗风。









立鹿耳四足青铜甗获誉“中国甗王”





图片


立鹿耳四足青铜甗


谈及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的文物,不得不提商代立鹿耳四足青铜甗。“新干大洋洲共出土铜甗3件,其中商代立鹿耳四足青铜甗,高105厘米,重78.5公斤,体型巨大,为迄今所发现的青铜甗中最大者,也是新干青铜器之最庞大的器物,被誉为‘中华甗王’。”新干县博物馆原馆长、副研究馆员朱福生如是介绍。

青铜甗在古代有着什么样的作用?是祭祀神器还是战备物资?原来,甗是一种古代的蒸锅,它是一种陶制或青铜铸造的蒸煮器,流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全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置放食物的甑,下部为盛水的鬲。甑和鬲之间以箅相隔,箅上有圆形孔或十字形孔或直线孔。使用时在鬲下方点燃柴火将水煮沸,蒸汽便通过箅孔将甑内的食物蒸熟或加热。

图片

这件甗体形制巨大,没有采用常见的三足样式而采用四足,稳定性好,气势雄浑,奇美华丽。双耳外侧环饰双重燕尾纹,耳上各立一鹿。这两头鹿既没有角又不卷尾,身披鳞片,腿饰雷纹,一雌一雄,回首相顾。甑腹上部饰四组上卷尾饕餮纹,中以凸棱为界,鬲通体饰四组浮雕式牛角兽面纹。整器一次浑铸成形,体现了青铜范铸工艺的杰出成就,说明当地在商代就已掌握了高超的青铜范铸工艺。









伏鸟双尾青铜虎体现“虎崇拜”习俗





图片

伏鸟双尾青铜虎


伏鸟双尾青铜虎于1989年出土于新干大洋洲商墓,是存世最大的先秦青铜虎。步入江西省博物馆,文物展柜中的“小鸟虎”吸睛无数。虎首平视,口张露齿,獠牙尖长,双目圆凸,眉粗横行,两耳竖张,背伏小鸟,腹部略垂,腹空无底,双尾曲卷,呈伏蹲欲纵之姿。虎形体大,造型奇特,外表透露威武、勇猛的神情,内中则藏匿诡谲、仙逸的神气。它把虎的神性和人对虎的崇尚表现到了极致。

图片

除此之外,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还出土了50余件带有“虎”造型的青铜器,在青铜鼎上有卧虎、足上有扁虎,青铜戈、青铜杖上有虎头,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是新干大洋洲独特青铜文化的重要符号。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的青铜器上频繁出现的虎的形象,让考古学家们想到了记载于甲骨文中的“虎方国”。

古文字学者从“……贞,令望乘暨举途虎方,十一月。……”等甲骨文入手,发现“虎方”是商代存在于南方的一个方国——殷商之外的地方政权。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的器物,展现了种类繁多的虎图像,我们似乎看见了“虎方”国的身影,为“虎方”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图片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周广明在《青铜文化》一书中表示:“以伏鸟双尾青铜虎为代表的虎形器物是商代江西虎方国家的文明符号象征体系。虎形器物之所以能成为权力的表征,与南方文明中对神虎的崇拜密切相关。”










青铜镈见证3000年前礼乐文化





图片


在不少古装剧中,我们能看到一些宫廷用人,用铜锤敲打铜器奏乐。古代这种乐器广泛运用于宫廷、达官贵族,是祭祀、征伐等重大的国事活动和节庆的礼乐用器,某种程度上,它见证了古代鼓舞礼乐的发展。

记者从新干县文广旅局获悉,1989年,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了一件兽面纹立鸟青铜镈。这件青铜镈正面装饰有极具地方特色的牛首纹,牛角向上高高耸起,外圈由燕尾纹环绕,富有神秘感。在此之前,商代青铜镈传世有两件,而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的这件青铜镈与之相比,时代更早,且更精美。

曾参与考古挖掘的江西省考古学者詹开逊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这座青铜镈出土时存在局部破损,但残片犹在,经过修复之后,这件青铜镈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的这座青铜镈工艺成熟,不仅发音响亮,并且造型美观,器物表面绮丽的纹饰展现了当时精湛的铸造工艺。

图片

乳钉纹虎耳方鼎

除此之外,赣鄱大地上青铜文物不胜枚举,如目雷纹方内青铜大钺、乳钉纹虎耳方鼎、双面神人青铜头像、青铜雁鱼灯等。后人得以从这些文物中探寻那些被岁月雕琢的青铜文化印记,感受赣鄱青铜文化的丰富与厚重。





图片

来源:江西晨报
记者:程玥
责编:冯智志

校对:朱翔
复审:龚冰
审签:杨鸣
监制:梁海涛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