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章为资讯短评。
据“今日俄罗斯”(RT)报道,在13日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普京表态同意俄乌停火30天,同时列出了俄罗斯希望获得的停火保证。
“我们还希望得到保证,”普京表示,俄罗斯希望,在临时停火期间,乌克兰不会进行动员,不会训练士兵,也不会接受武器。他解释说,俄罗斯军队正在近2000公里的战线推进,停止军事行动可能会扰乱正在进行的行动,而乌克兰军队可以利用停火期重组,获得更多武器,并训练新兵。
这普京这话,显然是“有条件停火”的意思,就是得先满足一些条件,才同意停火,而不是已经无条件同意停火。但有些媒体的标题直接用《俄罗斯同意停火30天》,这多少就有些标题党,因为正常语境里,“但是”之后的内容才是要强调的。我看外媒的标题就正常一些,比如天空新闻的标题是《普京同意在某些条件下停火》;而半岛电视台的标题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支持乌克兰停火想法,但表示怀疑》今日俄罗斯的标题是《普京列出莫斯科希望的 30 天停火保证》。这至少只看标题知道,普京是同意有条件停火,而不是已经停火。普京原话是说:“我们同意停止敌对行动的建议。但我们的立场是,停火应带来长期和平,并消除这场危机的根源。” 然后普京用了一大段内容表达自己对停火的顾虑。 普京表示:“如果我们停止战斗 30 天,这意味着什么?那里的每个人都会不战而退?他们在平民身上犯下大规模罪行,我们应该放他们走吗?还是乌克兰领导层会命令他们放下武器。干脆投降。这要怎么做?目前还不清楚。” 普京还说:“这 30 天,将用来做什么?继续在乌克兰进行强制动员?获得更多武器供应?训练新动员的部队?还是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谁将下令停止敌对行动?这些命令的代价是什么?你能想象吗?将近 2,000 公里。谁将决定在哪里和谁破坏了潜在的停火?谁将受到指责? 这些问题都需要双方进行彻底的审视。” 普京最后说:因此,停火这个想法本身是正确的,我们当然支持它。但有些问题我们必须讨论。所以,这个新闻正确标题应该用《普京同意讨论停火》《普京同意停火,但有条件》《普京同意有条件停火》。当地时间3月14日,俄罗斯媒体报道了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特使威特科夫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闭门会谈的相关信息。报道称,此次闭门会议于当地时间14日凌晨1点30分结束。俄美双方均未透露此次会晤的细节、进程或结果。在离开莫斯科之前,威特科夫在美国大使馆停留了一个小时,并用英语发表了一段感谢致辞。他的飞机于14日凌晨离开莫斯科。与此同时,普京在凌晨两点半左右离开了克里姆林宫。美俄之间还有得扯皮,美国特使也不是能一锤定音的人,更多只是帮特朗普探探普京口风。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有关司局负责人就相关通知内容回答了记者提问。二是优化消费金融管理。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优化资源配置。对于想通过“消费金融”来刺激消费的思路,我个人是持保留意见。过去这两年,本来就已经处于信用宽松状态,银行给的信用贷额度,动不动就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额度。这么大额度,如果真的是用于消费,那也是过度透支消费,并不是什么值得提倡的事情。现在很多人早早就成为了卡奴,陷入以卡借卡的恶性循环里,这种社会现象是需要重视的。很多人不能理性消费,容易被欲望牵着鼻子走,无节制透支消费,这种情况下,过于宽松的消费金融环境,反而容易加剧个人金融风险。此外,这么大的额度,很多人并不是贷出来消费,而是贷出来炒股。很多人一看到自己银行卡里的信用贷有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额度,碰到股市行情好的时候,很容易管不住手,贷出来违规入市的现象是比比皆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10月8日,由于股市大涨,加上长假发酵,让很多人在假期贷出消费贷,违规流入股市,结果盲目追高后,因为是借贷炒股,相当于加杠杆,结果就被加倍暴击。如果想要通过“消费金融”来刺激消费,起码要执行层面能做到,完全禁止这种信用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才能考虑。但现实是很难做到,这导致这样的政策,很容易在执行过程里变性,不但放大整体宏观杠杆风险,而且也会放大个人风险。但对于靠借贷来刺激消费,我个人建议还是需要谨慎,要考虑一下副作用。另外,建议大家千万不要拿消费贷去炒股,不要加杠杆。对于普通人来说,炒股只能用闲钱,99%的人加杠杆都没什么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