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三江口丨动起来,减肥了

腰围大了,体重超了,慢性病也找上门了……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两会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花了七分钟谈“体重管理”,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一时间,“体重管理”话题冲上了热搜。不少人在朋友圈表示:动起来,“国家喊你减肥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减重提上日程”。那么,体重管理为何会成为值得全社会重视的“大事”?我们又该如何做好体重管理?

图片

(一)
提到“减肥”,有人或许会想起“楚王好细腰”的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灵王喜欢男子有纤细的腰身,朝中大臣因为惟恐自己“腰肥体胖”而失去宠信,一个个都不敢多吃,每天只吃一顿饭来节制自己的腰身,在宫廷上下掀起“减肥潮”的故事。
近年来,“减肥”同样是一个流行的话题,像“A4腰”“筷子腿”“排骨胸”,以及“反手摸肚脐”“锁骨放硬币”“耳机线缠腰”等花式晒身材现象,都曾在网络上“红极一时”,引发不少爱美女性纷纷效仿。
事实上,“体重管理”除了能让爱美人士达成“以瘦为美”的目标,更重要的是为每一个人的高质量生活上一道“健康保险”。
俗话说,一胖生百病。肥胖,就像是藏在腰围里的“定时炸弹”,严重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有研究表明,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肥胖症能引发20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压、痛风、高脂血症、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异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癌症,等等。作为慢性疾病中的独立病种和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成为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的危险因素。
而这,也正是“国家喊你减肥”的重要原因。
(二)
体重管理,已成为全民健康的迫切需求。
根据估算,我省成年人中超重人口约为1741万;肥胖率为13.7%,估算肥胖人口约为704万;两个数据相加,47.6%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
网络上,有人调侃“成年人的世界,没有什么是容易的,除了长胖”。当下,又到了“三月不减肥,六月徒伤悲”的节点,减肥也成了不少人“十万火急”的要紧事。
图片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体重是否处于健康范围?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是计算体重指数(BMI),即体重(以千克为单位)除以身高(以米为单位)的平方。一般来说,对于18至64岁的健康成年人,理想的BMI范围应在18.5至23.9之间。
如果BMI在此范围内,且身材匀称,则表明体重健康,只需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度运动。若BMI超过24但未达到28,则属于超重;若BMI超过28,则属于肥胖,应考虑减重。此外,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时,可能属于中心型肥胖,同样需要制定并执行科学的减重计划。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你觉得自己胖,不一定是真的胖。肥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饮食、运动、环境等各种各样的因素。如果你无法判定自己是不是“真的胖”“不健康的胖”,最好求助专业医疗机构和人员。
比如,早在去年,兰溪市人民医院就已开设了肥胖减重门诊,专业医疗团队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与生活习惯,帮助患者逐步建立起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科学有效地减重。
(三)
体重管理,是家事,更是国事。
国家层面,体重管理已上升到事关国民体质健康的大事,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作为个人,更应积极响应,迅速行动起来,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于减肥,笔者有三点建议。
“科学减,量力行”。减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盲目跟风、过度追求,极易走向损害身体健康的极端。这两年,因盲目减肥而失去生命的事例,常见诸报端。2023年5月,就有一名300多斤的网红在减肥训练营不幸离世。科学的减肥,需要从日常饮食、运动习惯、作息规律等多方面入手,做到“因体制宜、量力而行”。比如,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及《成人肥胖食养指南》,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科学减重计划。
图片

“管住嘴,迈开腿”。科学减重,首推生活方式干预,关键在于“管住嘴,迈开腿”。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不好的现象,一边喊着“胖死了”,另一边却“每天奶茶不断,熬夜刷剧不停”。科学减肥,就要控制饮食、合理膳食,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取,降低脂肪的摄入。同时,要多运动,尤其是像快走、跑步、游泳、骑行这样的有氧运动,既能有效燃烧脂肪,又能消耗更多的热量。
“不贪多,勿求快”。有的人减肥,急于一时,总想着“一天练成A4腰、筷子腿”,成为一个人见人“羡”的瘦子。事实上,“断崖式”减肥,往往容易反弹,也极易损害健康。有专家指出,科学的减重速度是每周减重0.5到1千克,这样就能维持在一个月减重三四千克的安全范围,达到健康减重的目的。
减肥,是一场与习惯的较量,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期待更多人能读懂“国家喊你减肥了”的良苦用心,积极行动起来,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重构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健康之名重塑生活之美。


源丨兰精灵客户端 
编辑丨吴学而

一审丨龚献 赵倩

二审丨陈丰 丁嘉露

终审丨王寅锋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