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20

评论

9

20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关于春耕这件事,中国人有多认真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阳台上种蒜苗、砖缝间栽白菜,甚至登上月球也要将土壤与种菜的适配度算上一算……中国人与耕种的羁绊,可能真的刻在DNA里。

这种对于耕种的热情与认真,在春耕时节愈加凸显。

一家五口齐上阵,迎着春风,排成一排顺垄前行,展示着“这只是家庭人数的上限,不是参与人数的极限”;定睛一看,今年又新增几个种地新手,在田间展露出“耕种天赋”。

每块地里都“长”着一个半蹲的农夫,抓上一把泥土,轻轻捻开,再捏成团,感受土壤的颗粒感与湿润度。对他们来说,“看了又看”才是养好一片土地的真谛。翻土、播种仅仅只是开始,还要依据天气、环境,及时查看土壤的水分和养分情况,密切关注作物生长的状况。毕竟,获得高产是一年中的“重点工作”。

为了及时给作物输送营养,铁路部门也一路“绿灯”,开启春耕绿色运输通道,确保肥料等农资及时送达田间地头。数据显示,2025年春运以来,仅成都铁路物流中心就已运输春耕物资14.2万吨。

面对春季多变的天气,气象手段也得跟上。为缓解降雨量不足的问题,部分地方的气象局抓住“天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给缺水的土地送上一场“及时雨”;自动气象站、交通气象站、天气雷达和遥感卫星齐上阵,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气温、降水变化,及时为农民提供农业气象服务“套餐”。

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硬设备”必不可少。2024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4%,超25万架植保无人机就已在春耕备耕一线大显身手,农业生产现代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种地变得有“质”更有“智”。

农民用努力与付出,在一年之初种下希望与期盼。当收获季节到来,这份辛劳终会得到硕果累累的回报。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1:21
轻松学会100以内加减法,找对学习方法,你家孩子也是小神童!
广告豌豆数学思维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