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位于淄博市博山区西冶街北首的亚朵酒店内,来自东营的游客史传伦一家正在办理入住手续。这家开业仅一年多的中高端酒店,春节期间曾一房难求。而一街之隔,华住集团旗下的全季酒店也正在忙着装修,很快将会开业。
两家品牌酒店的入驻,折射出博山文旅产业的蝶变:这座曾以工业闻名的老城,正以红叶柿岩、颜神古镇、陶琉大观园等文旅IP为引擎,吸引中高端酒店品牌“抢滩”下沉市场。
从“工业锈带”到“流量高地”
“这次来博山,主要是为了去红叶柿岩观赏郁金花海。网上预订酒店时发现,这座四线小城已经有了像亚朵这样的中高端商旅酒店,不愧为网红城市。”史传伦说。
博山的文旅转型始于景区业态的全面升级。
3月8日起,红叶柿岩春季核心产品“云上的郁花园”浪漫启幕,600米云端山脉化身空中花园,目前已接待游客2.1万人次;颜神古镇则依托13座古窑和陶瓷文化,构建“文旅+产业”综合体,吸引各地游客专程前来体验陶琉制作;陶琉大观园则通过借势琉璃双年展和举办非遗市集等活动,成为深受年轻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一组数据有力佐证了博山文旅产业在近几年所实现的飞跃式进步:2022年,博山共接待游客约306.5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33亿元;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约500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43亿元;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约550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47亿元。
文旅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领。近年来,博山区不仅通过成立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家智库,引入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资源,推动文旅项目策划与品牌营销。同时,还签约携程集团等企业,强化新媒体推广与产业投资。
政策赋能之下,博山文旅产业正实现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联动”的转型。
中高端酒店的“流量争夺战”
“亚朵选择博山,与淄博烧烤有关,这是由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的。”博山西冶街亚朵酒店经理徐凯介绍,截至目前,亚朵在淄博共有5家门店,其中4家位于主城张店,下沉到区县的仅博山1家。
博山西冶街亚朵酒店选址西冶街,毗邻白虎山商圈,是由原良友大厦改建。虽从定位上迎合的是外地游客与商务客群的双重需求,实则重点瞄准的是来博山旅游的客群。
数据显示,博山西冶街亚朵酒店开业后入住率稳定在70%-80%。春节期间满房,客源中60%为旅游散客,40%为商务出差人士。记者现场采访看到,亚朵的“IP+场景零售”策略在此落地:大堂陈列的琉璃等文创产品,既是本地文化展示窗口,亦成为零售收入的重要来源。
华住集团旗下全季酒店入驻博山,则基于对区域经济潜力的长期看好。2023年,博山批零住餐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超30%,住宿业增速达38.59%。2024年,数据再度刷新历史纪录。
全季的标准化服务与高性价比定位,契合中小型商务会议与家庭游客需求。在业界看来,其即将开业的新店与博山陶琉产业园一箭之遥,在承接产业客群与研学旅行团队两端,必将拥有不俗的表现。
公开数据显示,国内中高端酒店市场预计2026年规模达5000亿元。“对县域而言,这是个机会。”在徐凯看来,下沉市场已成为头部商旅酒店品牌必争之地,而博山文旅所展现的巨大吸引力,不可小觑。
产业生态的“乘法效应”
在2024博山区旅游发展大会上,酒店品牌入驻被定调为“流量转化”的关键一环——文旅不能只靠门票经济,住宿消费链的延伸才能激活全域经济。
博山的优势在于“文化独特性”。陶琉产业园、琉璃小镇等项目的建设,为酒店提供了差异化内容;景区与酒店的联动,又让游客停留时间从半天延长至两天,带动了周边餐饮消费增长。
以亚朵所在的西冶街为例,眼下既有景德东、清梅居等百年老字号,又有霸王茶姬、喜茶等国潮品牌,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的融合,让城西街道这片博山老城区更显“厚度”。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近2年,博山城西街道已成功盘活了包括亚朵酒店在内的5处闲置资产地块,盘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提供客房347间,分别引进了青岛澜舫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枫迪诚邦酒店服务有限公司、华住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管理运营。
为继续积极盘活存量资产,提升服务业和商贸产业的集聚发展质量,城西街道主动对接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楼宇经济单位,做好闲置楼宇供需方的对接服务,合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致力打造“文旅+制造+商贸”的复合业态。
亚朵与全季等中高端商旅酒店的下沉,是博山文旅产业升级的缩影,亦是中高端酒店开拓新市场的实验场。当红叶柿岩的郁金花海被游客用手机定格,当颜神古镇的窑火照亮夜经济……中高端酒店的“抢滩”下沉,必将给这座老工业城市新添更多都市范儿。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姜涛 通讯员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