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2月28日白宫闭门会谈中,美乌领导人对话突现激烈争执。
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在椭圆办公室的40分钟会面,因战略分歧升级为当面争吵,最终以乌总统提前离场告终。
但当时有不少人担心,此事对我国也会产生影响,原因很简单,因为美乌俄三方态度,势必会影响到乌克兰东部四个州的归属问题。
这是怎么回事?
美乌争吵背后深层原因
美乌此次冲突的导火索是特朗普政府提出的"矿产换和平"协议。
根据美方方案,乌克兰需将东部稀土资源开发权让渡给美国企业,以此换取美方对俄乌停火的斡旋。
这一协议本质上是将乌克兰的战略资源作为政治交易筹码,引发泽连斯基的强烈不满。
在公开会谈中,泽连斯基直指美方"用乌克兰人的鲜血换取商业利益",而特朗普则以"结束战争"为由,拒绝继续提供军事援助。
美国希望通过促成俄乌停火,减轻负担,并借机获取乌克兰的战略资源。
而乌克兰则将美援视为维持战争的生命线,泽连斯基政府深知,一旦失去西方支持,乌克兰将被迫在领土问题如乌东四州上做出重大让步。
乌东四州的现实困境
自2022年乌东四州"入俄公投"以来,该地区的法律地位始终存在争议。
尽管俄罗斯已将其纳入版图并展开系统性整合,包括重建基础设施、推行俄语教育等,但国际社会普遍拒绝承认公投结果。
联合国大会曾以143票赞成通过决议,明确反对任何通过武力改变领土现状的行为。
然而,现实的军事控制格局却呈现复杂态势。
根据环球网2022年10月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俄罗斯外长并不赞同联大涉俄决议,甚至认为这是使用了恐怖手段。
目前,俄军实际控制乌东四州大部分的领土,但乌军仍在哈尔科夫、顿涅茨克等地保持反攻能力。
这种"拉锯战"状态,使得领土归属问题难以通过军事手段彻底解决。
更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正通过"地方援建"计划强化对乌东的控制。
例如莫斯科市对口支援卢甘斯克,圣彼得堡市负责马里乌波尔重建,这种经济整合策略正在重塑当地的社会认同。
美乌矛盾的连锁反应
其一,要是美国独自推进俄乌和谈,极有可能致使乌克兰接纳一种“以领土换和平”的方案,也就是让乌克兰认可乌东四州部分土地被割让出去。
这对于乌克兰来说堪称噩耗,不但违反了乌克兰的主权原则,更是会对二战之后构建起来的国际秩序产生冲击。
其二,一旦美国削减对乌克兰的援助,欧洲便会被迫肩负起更多安全方面的责任。
如此一来,或许会加快欧盟战略自主的步伐,不过也有引发欧洲内部在对俄政策上出现分歧的可能性。
另外,对中国而言,乌东四州问题的演变也存在多重风险,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方面,若国际社会默许通过武力改变领土现状,那就可能会助长某些势力在东海、南海的冒险行为,给我们带来更多麻烦。
另一方面,美国若通过控制乌克兰资源削弱欧洲工业竞争力,可能迫使欧洲资本加速外流,影响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合作。
此外,俄乌冲突长期化将导致全球能源、粮食市场的持续动荡,这对依赖能源进口的中国经济构成潜在威胁。
那么中国该怎么办呢?
中国的战略选择与和平倡议
面对复杂局势,中国始终秉持"劝和促谈"的外交方针。
王毅外长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明确表示,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
这种立场既体现了中国对国际法的尊重,也反映了对地区稳定的关切。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积极推动务实合作,例如提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倡议,为战后重建提供新路径。
从战略视角出发,中国或将在三个关键方面做好筹备工作。
其一,强化与欧盟的协作沟通,积极促使多边外交平台在处理乌克兰问题进程中释放出更为强大的效能。
其二,进一步拓展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深度,全力确保战略资源供应渠道的稳定与安全。
其三,大力加快中国自身的科技创新脚步,逐步降低在关键矿产方面对进口的依存度。
更重要的是,中国应继续发挥"稳定锚"作用,通过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贡献东方智慧。
结语
美乌争吵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正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激起层层波澜。
而根据最新情况,2025年3月11日,美乌双方在沙特阿拉伯吉达持续9小时谈判后,乌克兰准备接受30天的临时停火。
对此,3月13日,普京亲自作出回应,表示:俄罗斯同意停火建议,但停火不应成为乌克兰继续强制动员和接收西方武器装备的机会,还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
而这其中就包括两国不少领土归属问题。
事实上,乌东四州的归属问题,不仅关乎俄乌两国的核心利益,更考验着国际社会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既要坚决捍卫主权原则,又要展现大国担当,为推动危机的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
唯有坚持多边主义,倡导对话协商,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把握住主动权,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持久动力。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现场视频丨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白宫会谈爆发激烈争吵》
环球网《俄外长回应联大涉俄决议:西方国家用外交恐怖手段才取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