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将至,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整董镇整董村城子三寨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泼水节。清晨,身着傣族服饰的赵珍脚步轻快地走在城子三寨竹栏与春花环绕的石板路上,为村里的老人“找活计”。
赵珍(左)在指导村民织锦。
在赵珍看来,泼水节送来了节日的祝福,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节庆期间,将会有大量游客到来,这无疑能为村民增加收入。“我们是一个整体。泼水节期间,年轻人可以负责泼水、中年人可以唱歌跳舞,村里的老人们也想找点事做。”赵珍说。
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赵珍去到村里老人的家里帮他们出谋划策。这家老奶奶的傣族腌菜做得好,赵珍就建议她把腌菜装成小罐售卖;那家的大姐喜欢做手工,赵珍就建议她做点民族小饰品吸引游客……一上午过去,人人都在泼水节期间有了自己的“小生意”。
“村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要看到、抓住并放大它们。同时,要向外看,积极迎接新生力量的汇入。”赵珍说。
傍晚,村里的流光版画咖啡馆里,一场关于泼水节的热烈讨论正在进行。这间咖啡馆由5个来自不同地方的年轻人共同开设,在此之前,他们的“据点”是赵珍家的民宿一楼。“初到这里,是赵珍姐免费给我们提供了创业的地点,她和村里的村民们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咖啡馆负责人张帆说。
赵珍和村民给予了年轻人善意,他们也投桃报李,参与到村寨的建设中来。“我们设计了村里的文创馆,赵珍姐和她的女儿帮助我们管理。平时我们也会举办篝火晚会等活动,聘请当地的村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来表演,让他们在分享快乐的同时又能增加一笔收入。”张帆说,互帮互助,成为他们和村民间的默契。今年的泼水节,他们计划拍摄一个宣传视频,在他们的策划里,现代元素和民族文化碰撞,年轻的血液燃烧起古老村落的热情。“原住民”和“新村民”,早已成为携手共进的一家人。
“团结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石。”作为整董镇整董村曼贺井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也是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召存信的后代,民族团结之意已刻在赵珍心里,她义无反顾地当起了村里的“领头羊”。种植业发展滞缓,她便“第一个吃螃蟹”试种橡胶,打消村民的顾虑;村容村貌欠佳,她便带头打扫卫生、栽花种草;村里各族妇女没有自己的事业,她便自己出钱为她们购买织机、织线等设备和材料,手把手教她们织锦……赵珍在一言一行中,将村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牢固树立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意识;又用敢想敢干的精神带领大家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如今,在城子三寨,有人叫赵珍姐姐,有人唤她妈妈。她也始终像个大家长一样,关心、帮助着每个家人。一个整体,一家人,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赵珍的坚持,也书写出推动城子三寨发展的“一字经”。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中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会始终牢记心间,带领大家一起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赵珍说。(云南日报 记者高玥 胡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