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将依法推进绿证强制消费制度,逐步提高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并计划到2027年基本完善绿证市场交易制度,到2030年实现绿证市场高效运行。
(图片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意见》明确将绿色信贷、政府采购与绿证挂钩,要求银行机构对绿证持有企业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财政部同步研究将绿证纳入政府采购绿色产品目录。更引入市场化工具,提出建立绿证价格指数监测体系,推动绿证中长期协议交易,支持分布式新能源项目通过代理机构入市。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透露,2024年将率先在电解铝行业实施强制绿证消费,钢铁、石化、数据中心等八大高耗能产业随后跟进,到2030年强制消费比例不得低于全国可再生能源消纳平均水平。
《意见》要求,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消费比例须从80%继续提升,要求2027年前建成首批100%绿电工厂及园区。自愿消费层面则释放政策红利,明确国有企业、跨国企业需逐年披露绿电消费数据,鼓励车企建设"绿色充电桩"实现新能源汽车真充绿电。住建领域将试点绿电建筑社区,居民可通过交易平台便捷购买绿证,相关消费纳入绿色家庭考评体系。
针对绿证核发滞后问题,《意见》明确,建立按月批量自动核发机制,确保当月完成上月电量认证。交易机制方面,推动多年期购电协议常态化,支持电网企业创新绿证套餐产品。价格监管同步加码,将设置绿证价格合理波动区间,防止市场投机炒作。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绿证核发量超5000万张,交易量同比增长320%,新政落地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
《意见》特别强调绿证国际应用,要求2027年前实现与国际主流认证体系互认,助力我国新能源设备、技术标准"走出去"。分析认为,随着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实施,绿证将成为出口企业应对碳关税的核心工具。此次政策将推动我国在全球绿色贸易规则制定中占据主动,为2060碳中和目标提供市场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