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花地·微小说|王大庆:同名轶事

图片

文/王大庆

贾明是一个自由撰稿人,很有些才气,经常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文章。

有一天,贾明跟朋友去乡镇采访,中午吃饭时,朋友请了当地几个有“脸面”的人物作陪。当朋友介绍到“贾明”时,几个有“脸面”的人物顿时齐刷刷地站起来,争着向“贾明”点头哈腰:“啊,原来是贾局,久仰大名。”

贾明有些莫名其妙,自己不过是靠一支笔混饭吃,什么时候做过局长?他刚想解释,却被朋友用眼神制止,他只好打着哈哈糊弄了过去。

事后,贾明感到有点蹊跷,悄悄问朋友是怎么回事。朋友笑着说,是你的大名与一位局长同名了。贾明这才知道,这个城市里还有一位叫“贾明”的,是位局长,而且也喜欢动动笔杆子,在“官圈”里很有点知名度,同僚们都称他为“大笔局长”。

贾明突然明白过来,怪不得自己发表了那么多的文章还是没什么名气,原来是有这个同名同姓的局长存在,不少读者误把小人物贾明的文章当成大人物贾明局长写的了。

好笑的是,这位贾明局长从不做任何解释,每每有署名贾明的文章见报,人们向他这个贾明局长“报喜”时,他还故作矜持地点头笑纳,在读者的一片恭维声中,飘飘然地假戏真唱。

贾明感觉很苦恼,想正本清源,却又无法说清所发表的文章的作者是此贾明而非彼贾明,何况即使他说得清,人们也不一定信吧。想来想去,他只好阿Q式自慰:较那个真干啥,谁叫你与局长同名同姓呢?稿费没有寄错就是大幸了。

想开了,贾明对名分一事不再理会,埋下头来继续静心写稿,稿费也收了不少。

图片

贾明局长“大笔局长”的名声自然也日益响亮。直到有一天,市里准备考察提拔他为政府秘书长,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贾明写的一篇讽刺小说刺痛了市里一位B领导的神经。B领导打电话对贾明局长大发雷霆,叫他不要乱写。

尽管贾明局长再三声辩这篇小说不是自己写的,B领导却不相信——这文风明明出自你贾明之手,怎么会是第二个贾明所为?B领导向贾局发出严厉警告,言下之意,这事可能会威胁到贾明局长头上那顶“乌纱帽”。

贾明局长慌了,连忙“招供”,说自己从来就没有在报刊上发表过什么文学作品,发表文学作品的应该是本市一位与他同名同姓的贾明,而这讽刺小说想必也是他所写。

B领导一愣,立刻吩咐秘书去调查另一个贾明。很快,他们找到了贾明。当对方跟贾明确认讽刺小说的事时,贾明很爽快地承认是自己写的,以前很多见报作品也都是出自他的手。

秘书立刻警告贾明不得再写那些讽刺小说,有污蔑某位市领导之嫌,贾明却表示很惊讶,说他不明白这位领导怎么会与文学作品中的贪官自动对号入座,难道真有这么巧合?果真这样,那这位领导应该主动去反贪局自首,免得日后“东窗事发”。秘书一时哑口无言,只得讪笑着打圆场。

B领导听了调查结果后,顿时泄了气。他不是不懂文学作品,更没有傻到要把屎盆子往自己身上扣,他之所以急吼吼地警告这位爱耍笔杆子的贾局长,是觉得毕竟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混,谁知这个“大笔局长”哪天还会爆出什么料来?哪知这个大名鼎鼎的“大笔局长”却是个冒牌货,让自己讨了个没趣,还差点露了“马脚”。

“讽刺小说”风波过后,贾明局长不但失去了晋升机会,还受到众人的耻笑,结果大病了一场,没过多久便主动申请提前退居二线,最后回乡下老家养病去了。

贾明却因“祸”得福,这件事让很多人知道了他才是真正会写文章的那个自由撰稿人贾明,他很开心。

图片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