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合富永道
作者:基辛哥
产品亏损严重但基金经理“躺赢”挣钱的历史就要结束了。即将出炉的公募基金改革方案中一则“公募业绩低于基准10%降薪50%”等细则引来了行业的高度关注。对此绝大多数声音表示高度认同,也有观点对其可落实和可能造成基金经理流失表示担心。其实担心大可不必。能引发优胜劣汰的人才流动与人才流失是两回事。如果给基民造成严重亏损且大大跑输基准的基金经理难道不应该有紧箍咒吗?
济安金信在去年与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共同发布的《银行理财行业发展报告)》对资管新规事实以来的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2022年、2023年、2024年为投资者创造收益对比: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资管新规实施以来,在为投资者创造利润方面,银行理财比公募基金要出色的多。银行理财整体每年实现正收益,而公募基金2022和2023年则连续亏损两年:2022年银行理财为投资者赚取了8800亿元,公募基金为投资者亏损 14783.65 亿元;2023年银行理财为投资者赚取了6981亿元,公募基金为投资者亏损 4272.92 亿元;2024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为投资者赚取了3413亿元,公募基金为投资者赚取了572.13 亿元。数据显示,公募基金纯债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是公募基金在2022年权益类市场持续低迷背景下为投资者赚钱的主力军;而公募基金的权益产品业绩却连银行理财的权益类产品业绩都不如。从历史战绩看,从平均管理规模和持续为投资者带来正收益的对比看,公募基金大多数时间是跑输银行理财。公募基金尤其是一些小公司管理能力堪忧,一些公募产品一年动辄亏损30%甚至50%的业绩大大拉低了行业形象。虽然银行理财的主动权益规模很小,但是亏损底线远超公募基金的。事实上银行理财的投资经理能够得到的投研支持和薪水远不如公募基金但他们权益类产品的业绩对得起自己的薪水。
对比济安金信2022-2024年中国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审慎性调查报告的数据可以发现,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评分和投资能力的平均分持续3年逐年走低,公募基金公司投资能力首尾差距越来越大,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并未完全发挥作用。从基金产品角度看,公募基金的混合型基金连续16个季度净赎回,说明混合型基金产品没落。这个产品在设计之初是为了发行和忽悠投资者而设计的,实施证明是投资者损失最大的产品,与其规模地位不匹配,公募基金行业应该对混合型基金深入反思进行优化完善而不能听之任之。因此公募基金改革方案出台众望所归。
造成公募基金权益类投资管理能力下滑的问题很多,从基金经理角度看,有的基金经理博业绩压赛道,基金经理风格漂移和不公平对待投资者等,赢了是自己的亏了是投资者的。此外,基金公司数量太多了造成行业过卷,而过分内卷的行业必然的结果是导致服务能力下降。目前公募基金公司有163家,而理财公司只有32家。前者是后者数量的5倍,但两者管理规模相差不大都是30万亿左右。事实表明,公募基金投资能力随着公募基金公司数量增多反而下降。当一个行业太卷的时候,很可能就成了“卷心菜”——过度的卷造成行业的菜。希望公募基金改革方案中对公募基金总体的宏观调控和混合型基金产品改革综合考虑。